嶺南婦科養生坊|面色暗滯長斑,情緒急躁,腹脹不消化,該怎麼辦?
admin
2021-12-28 20:32:34
0

原標題:嶺南婦科養生坊|面色暗滯長斑,情緒急躁,腹脹不消化,該怎麼辦?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團隊導師

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嶺南名中醫、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婦科主任醫師王小雲

< strong>【開欄語】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都喜用花來喻女性,美麗、嬌豔。 然而,婦科疾病成了摧毀這花朵的首要敵人。 無論是青春期的月經失調、育齡期的不孕、更年期的抑鬱、睡眠障礙,皆能讓人心情沮喪、容顏失色。 看病不如防病,省名中醫王小雲跟您一起,共同維護人生的花朵。

李女士的煩惱

40 歲的李女士人到中年,是典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每天連軸轉應付家庭和工作中的各種事務,過著"雞飛狗跳、痛並快樂"的生活。 這不,臨近年底,組織組織體檢,結果卻發現了不少問題,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這下可把李女士嚇壞了, 來到門診找醫生諮詢:"醫生,我最近壓力很大,臉色很差,長了很多斑,而且情緒也容易暴躁,一吃點東西就肚子脹脹的不消化,月經也老往後推,我會不會得癌症啊?我可千萬不能有事啊~"

其實,在臨床中,我們發現和李女士很多類似的病例,都是典型的肝氣鬱結證,那麼,為什麼女性多容易出現呢? 到底該怎麼治療呢? 今天,我們就詳細和大家講一講,歡迎大家關注!

肝氣鬱結一般有哪些症狀?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臟器,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都與肝臟的疏泄功能有極大的關係。 當今社會,巨大的競爭壓力,生理特點等都會導致女性情緒容易波動大,加上工作、家庭、感情等因素,稍有刺激,就可造成女性肝氣鬱結,從而出現諸多不適!

1、月經紊亂:女性月經正常與否與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與否密切相關,肝氣鬱結可導致經期過短、月經量少、經間期出血、經前乳房脹痛明顯,頭暈頭痛等不適。

2、情緒急躁、失眠、面色暗滯長斑:長期的肝氣鬱結容易引起情緒壓抑憂慮,也會導致頭痛、易怒、胸脅脹痛、難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夢易驚,睡眠品質差,使女子氣血失榮、皮膚粗糙,臉色暗沉、長斑。

3、肚子脹,不消化:女性肝氣鬱而不達,或氣滯轉化為橫逆,均可影響脾胃之消化功能,長期易出現腹脹腹痛、噯酸、反胃、大便黏膩等症狀。

4、各種結節:中醫認為,氣鬱生痰,痰與氣結,阻於咽喉,則發為梅核氣; 積聚於頸部則為甲狀腺結節,加之肝經循行在兩脅,肝經脈運行不暢還可能導致乳腺增生、乳腺結節,另外,女子以肝為先天,女性獨有的子宮、卵巢也與肝經息息相關,一旦鬱滯,就容易發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

< strong> 那對於肝氣鬱結,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1)避免熬夜,保持情緒穩定

現在人群生活工作壓力大,不惜熬夜"爆肝"趕進度,但是,大家要知道,晚上11點後,肝臟逐步進入排毒、修復時期。 這時,靜臥會新增肝臟的血流量,幫助肝細胞獲得更多的氧氣和養分,有利於肝臟的修復。 中醫也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不能及時進入睡眠狀態,會錯過養肝血的最佳時間,易出現肝氣鬱結。 同時,大家也要儘量保持情緒穩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養肝的最高境界是養心,要懂得及時止損,別讓壞情緒再帶走我們的健康。

(2)自我保健:推肝經

取坐位,先把左腿彎曲,膝蓋放平,讓雙手掌交疊按在左大腿根部內側,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先左後右,各50遍,以感到疼痛為佳,如果沒有疼痛感,說明肝經通暢。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在晚上11點以前推肝經。

< strong>3)推薦藥膳:疏肝解鬱茶

適用症狀:大便不暢、口苦酸澀、腹脹不舒、精神困頓。

組成:陳皮10克、玫瑰花5克、枸杞10個

用法:泡茶代茶飲。

功效:玫瑰花疏肝解鬱; 枸杞滋補肝腎; 陳皮醒脾開胃。 這三味藥很適合作為代茶飲,既能疏肝解鬱,又能滋補肝腎、醒脾開胃。

專家簡介

< strong>王小雲: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 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嶺南名中醫,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教學名師、第五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學家經驗繼承導師,師從"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 廣東省中醫院婦科學術帶頭人、廣東省中醫院嶺南中醫婦科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全國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婦科重點專科協作組牽頭單位負責人,王小雲全國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會長。

< strong>出診時間:週一下午、週三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三樓音樂治療室)、週五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 strong>黃旭春:

主任醫師,醫學碩士。 全國中醫臨床特色科技傳承人才,王小雲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全國名老中醫、首都國醫名師肖承悰教授學術傳承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廣東省名中醫王小雲教授學術傳承人。 中國中醫研究促進會骨松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研究促進會骨松分會婦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strong>出診時間:週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二樓婦科門診)、週二下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三樓音樂治療室)。

< strong>曹曉靜:

副主任醫師,臨床醫學博士,博士後,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訪問學者。 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廣東省名中醫王小雲教授學術傳承人。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分會理事,中國針灸學會腹針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質疏鬆分會理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質疏鬆分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藥協會女性生殖健康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內分泌組秘書, 廣東省家庭計劃協會第六届理事會專家委員會中醫藥專業委員會秘書。

< strong>出診時間:週一上午、週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二樓婦科門診)。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嶺南中醫婦科流派

執行編輯:宋夢西

稽核校對:莊映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