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診室|肺部小結節,單發比多發更好嗎?
admin
2022-02-17 00:38:29
0

原標題:林琳診室|肺部小結節,單發比多發更好嗎? <!---->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

< strong>【開欄語 本欄目是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學科帶頭人林琳教授帶領團隊開辦的專刊欄目,致力於中醫體質平衡、保健養生和呼吸系統常見病疑難病的預防治療調理,將介紹陰平陽秘健康生活知識,日常保健技巧,養肺護肺常識,並介紹肺部結節,肺癌, 間質性肺病,慢阻肺,哮喘,支氣管擴張,各種病毒和細菌性肺炎,急、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各類呼吸疾病的預防、治療、日常調理及肺康復。

< strong>診室案例

< span>何先生今年53歲,有30多年的吸烟史,平時一直感覺自己身體素質很好,沒啥不舒服的症狀。 前段時間,何先生去看望一個朋友,原來朋友做CT檢查出一個肺結節,手術病理結果確診是肺癌,術後正恢復調養,康復的狀態還算不錯。 過了不久正好組織體檢,何先生沒想到自己的胸部CT報告竟也提示:雙肺多發小結節。 這個檢查結果可嚇壞了何先生,他急忙前往附近醫院就診,醫生的建議是戒烟,暫時觀察,注意定期複查胸部CT。 後來何先生陸續輾轉各家醫院就診,多數醫生都是同樣的說法,暫不需要干預治療。 經朋友介紹,他來到了廣東省中醫院林琳教授的專家門診,一見到林教授,何先生就憂心忡忡地表達了自己的疑惑:早期肺癌就是肺結節的樣子,那多發的肺結節豈不是有多個肺癌病灶? 是不是像朋友那樣單個的肺結節好治一些,多發肺結節會不會更危險? 像我這樣早期的肺結節真的沒有辦法治療嗎? 面對何先生一連串焦急的提問,林教授先是耐心地安撫患者情緒,讓何先生不要過於擔憂,然後為他詳細講解了肺部結節的病因和治療

<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 肺部小結節,單發比多發更好嗎?

< span>肺結節是指肺臟組織內出現的病變,影像學上≤3cm的球形或者類球形的病變都可以稱為結節,其中<1cm的結節為小結節,<5mm的為微小結節。肺結節根據數目,可分為孤立肺結節和多發肺結節。孤立肺結節很好理解,即在數量上只有一個肺結節。多發肺結節是指患者的一側或雙側肺內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肺結節。如果肺結節都在右肺或者左肺,稱為同側多發肺結節; 如果左肺和右肺都有肺結節,則稱為不同側多發肺結節。很多患者認為,肺結節的數目越少,患肺癌的風險就越低,預後也越好。 對此,林教授指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臨床上判斷結節的好或不好(即良惡性要根據結節的密度、大小、形態部位、生長速度等綜合起來分析判斷而不是片面地下結論,肺結節數目越少,患肺癌的可能性越小。

< span>1. 體檢發現的肺結節多數為微小實性結節,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也有少數卻是肺癌的早期形態。 實際上,單發的肺結節反而更容易發生惡變,囙此單發肺結節往往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在臨床上,單發的肺實性結節如果出現這些特徵則傾向於惡性:如肺結節邊緣毛糙有短毛刺胸膜牽拉或凹陷< strong>,肺結節密度雜亂不均、 分葉、血管進入、血管异常增粗。 定期複查隨訪過程中,若發現肺結節生長速度很快或者沒有進展但不鈣化的病灶,也均不能排除惡變的可能性,需要儘早進行干預治療。

< span>2.多發肺結節的病因相對複雜,但更常見的是很多肺良性病變導致的多發肺結節,如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的肺部感染,像病毒肺炎、真菌菌肺炎等。 另外,過敏性肺炎、粟粒性肺結核、結節病、彌漫性肺泡出血、肺泡蛋白沉積症等也都可以表現為多發的肺部結節。 這些原因導致的肺結節針對病因治療後大多預後良好,急性炎症導致的肺結節經過抗菌治療可以縮小甚至消失,其餘部分肺結節可以長期存在不發生改變,只需注意觀察、定期隨訪複查即可。

< span>3.對於多發結節來說,雖然常見於肺部感染、結節病、肺結核等肺良性病變,但也可見於多原發肺癌、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肺內轉移等惡性疾病, 所以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多發肺結節的良惡性判斷與單發肺結節的判斷也是相似的,只是需要判斷的肺結節數目多了,特別是發現有幾個占主導地位的結節和(或)多個小結節者,應該單獨評估每個結節的良惡性。 比如肺裏有5個結節,其中2個是良性的,另外3個結節是惡性的,而這3個惡性的結節可能是肺本身的原發癌,也可能是從身體其它地方轉移過來的癌。 臨床醫生會根據患者病史、輔助檢查、結合肺部影像學特點來綜合分析判斷。 這類多發肺結節的處理原則主要基於危險度高的結節。

< strong> 肺部小結節的預防和治療

1. 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少接觸油煙污染,儘量避免粉塵環境。

2. 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進行適當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3. 中醫藥綜合調理對於處在隨訪觀察期的患者,中藥可以調理患者體質,對肺結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另外,配合輔以針灸、物理治療以及其他外治法,也有助於肺結節的消除。

4. 定期檢查隨訪,防患於未然林教授建議,年齡在45歲以上、從事高危職業人群,例如交警、家庭主婦,以及長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每年做一次胸部CT,而且儘量在同一家醫院進行檢查,方便不同時間CT片的對比。 患者就診時也可以帶上往年的影像報告及CT片,盡可能給醫生提供更多有效的資訊,並且根據醫生建議積極採取治療措施,為自己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 strong>醫學指導: 林琳,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國醫大師周仲瑛、洪廣祥、晁恩祥教授學術繼承人。 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教授學術繼承人。 現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熱病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副主委,世中聯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擅長: 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科學研究,擅長中西結合治療哮喘、肺部炎症、支氣管擴張、慢阻肺、肺癌、肺部結節、各種原因的急慢性咳嗽、間質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 ️擅長呼吸系統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康復治療科技。 ️擅長運用中醫藥辨證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擅長體質平衡健康調理。

牽頭製定《慢阻肺中醫肺康複指南》和《中成藥治療成人流行性感冒臨床應用指南》。 參與製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療指南(2011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等多項行業指南。 獲首届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全國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全國和廣東省三八楷模,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南粵巾幗十傑、廣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傑出女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主編出版專著6部,發明專利4項。 科研成果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廣州市科技進步獎等9項,發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