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華夏大地,若論"早點文化",
天津認第二,那沒人敢認第一
。
因為早年間地理位置特殊,可謂是
"水貫東西,路通南北"
,再加上早年間陸運漕運發達,彙聚了四面八方的外地人。
謀生之際,因為飲食習慣不盡相同,故而對當地的小吃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煎餅果子、狗不理包子、炸糕、老豆腐、油酥燒餅、芝麻燒餅
等,每一種吃食都各具特點,花樣之多,連吃一個月都不帶重樣的。
即便是以"講究"著稱的老北京小吃,在鄰居"天津衛早餐"面前,也是
略顯乾癟,黯然失色
。
要問"津式早點"有多講究,
光是一套"煎餅果子",咱就能說道出個一二三來
。
早年間傳統的煎餅果子,是將
綠豆面、玉米麵
與
白麵
混合,再用"
羊棒骨湯
"和出來的"三合面"——純綠豆麵糊嘴,純白面粘牙。
並且只有"餜(guǒ)子(油條)",沒有"餜箅兒",
不加餜子的叫"皮兒",加了的才能稱之為"煎餅果子"
。
包括現在的
生菜、鹹菜粒兒、火腿腸
什麼的,這都是後來衍生出來的,在當時根本不存在。
其實這都是"煎餅果子"的基本配置
,也是老生常談了。
要說更能凸顯"正宗"的,還是莫過於煎餅果子攤的"雞蛋文化"。
老闆與顧客一打照面,一般都是先問
"一個雞蛋還是倆雞蛋?"
,然後才問
"餜子還是餜箅"
。
雞蛋自己帶
老天津人
、或者
當地的老住戶
買"煎餅果子"時,都是自帶雞蛋的。
因為早年間的雞蛋都是
"憑本供應"
,煎餅攤老闆的雞蛋也有限制,所以需要食客自帶。
即使後來敞開供應,但這種"文化"已經形成了習慣
,便順其自然地被保留下來。
再加上如今的煎餅果子攤上,
雞蛋都是批量進貨,個頭並不算大
,但最少也得賣1塊錢,而自帶的雞蛋不僅個頭大,價格還能便宜一半。
拿來"排隊"的雞蛋
吃過煎餅果子的朋友都知道,這種小吃
不能預約,不能量產
,只能老老實實地排隊購買,
非常耗時間
。
但如果自帶了雞蛋,便可以用其"代替排隊",自己則能抽身去買豆腐腦、豆漿等其他早點。
更有甚者,早晨6點就提前把雞蛋放那了,就為等孩子上學時,到了就能排上號。
一般在爐子旁邊,都會有個帶格子的小盒子裏,專門用來放
"排隊的雞蛋"
,若是沒有,也可以直接放在筐裏。
如何識別"自家雞蛋"?
雞蛋有
紅皮、白皮、個頭大小
之分,還有用
紅、綠、透明
塑胶袋包裝的,甚至用
"鴕鳥蛋"
的,更能彰顯特殊之處,當然這種情況極少。
更何况食客也不是放下就走,
也得跟攤主言語一聲,
再加上
攤主的辨識經驗
,所以還是非常容易區分的。
當然也有用錯雞蛋的情况,不過只要大小差不多,本性樂觀實在的天津人也能接受,若是老熟客了,
最多貧氣幾句,揶揄一下攤主
。
其實除了雞蛋之外,就連
餜子
與
餜箅兒
都能自帶。
因為攤上的餜子都已放凉,而有的人就喜歡吃剛出鍋的,就在旁邊
"炸油條"
的買好,再回來讓老闆夾進去。
所以在有煎餅果子攤旁邊,有時會緊挨著"炸油條"的。
當然也有"獨行攤主",還會因為這個原因多收幾毛錢
,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人家就指望這個賺錢,不能你一個菜不點,還得讓人家送一個不是?
——輕肥說——
買煎餅自帶雞蛋,不一定是天津特色,但
"用雞蛋排隊"
的,絕對是蠍子的尾巴——獨(毒)一份。
無論如何,天津煎餅攤主們這種放弃
"雞蛋利潤"
,用
"零收益"
服務食客的精神,絕對是值得讚揚的!
本文由@輕肥食譜原創,專注美食多年,歡迎關注,帶給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