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醫話|洪水無情,人間有愛,如何進行灾後心理援助與自救
admin
2021-07-28 19:48:57
0

原標題:讀心醫話|洪水無情,人間有愛,如何進行灾後心理援助與自救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豔教授

近日,河南遭受了特大豪雨,江浙地區也正遭受著颱風"煙花"的威脅,對群眾生命和社會財產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損失,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共度時艱。洪水和颱風等自然灾害不僅考驗著我們的灾後安置、防病防疫工作,身心重建等問題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1

對於普通福斯來說當自然灾害發生後,部分人群可能因為急性應激出現軀體不適,伴隨緊張、焦慮、擔憂、恐懼等情緒,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避免過度關注自然灾害,不要反復蒐索査詢相關新聞,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多負面情緒。其次,儘量保證規律的飲食起居,定時就餐,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還可以選擇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和放鬆的事情,比如聽音樂,陪伴家人,看電影,和朋友聚會等等。再次,建議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有助於內啡肽、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這些激素可以放鬆人的身心,讓人感到歡愉和滿足,幫助排遣壓力與不快。如果因為緊張焦慮出現心跳加速、汗出增多等症狀,還可以通過冥想、呼吸吐納等方法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幫助情緒儘快恢復正常。

2

對於受灾人群來說,所承受的心理衝擊會更大,需要社會各界與受灾者共同努力,走出困境。首先,要儘快解決受灾者面臨的現實問題,找到安全的地方安頓受灾者,對於受傷的患者及時進行醫治,給予必要的生命支持,如充足的食物,安全的居住環境,必要的衣物等。對於與家人失聯的受灾者,儘快幫助他們恢復與家人的聯系,幫助找到失聯的家人。這些必要的支持,可以有效地幫助受灾者冷靜下來。

部分受灾者可能在災難中失去寶貴的財產、房屋和親人,在應對這些喪失時,可能會經歷抑鬱、焦慮、混亂、現實感喪失、身心失調反應、煩躁、尖叫、痛哭、自傷等等。我們稱之為"急性創傷後應激障礙"對於此類人群,除了解决現實問題之外,也需要專業的心理危機團隊進行灾後心理干預,可以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來談論災難、倖存者的症狀,或其它病人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儘管一開始病人在談論創傷時會很痛苦,但當他們能談論創傷後,往往會感到一種症狀的減輕和緩解。當受灾者拒絕言語交流時,必要的陪伴也可以幫助受灾者。

自我心理救助與療愈

受灾者本人也可以進行自我心理救助與療愈,可以嘗試以下操作:

❖1、及時尋求幫助:當感覺到自己所經歷的苦痛,已經快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及時尋求外界的幫助。敞開心扉,向值得信任的人訴說自己這段時間所經歷的、所痛苦的、所備受折磨的;

❖2、保持規律生活:即使這個可能很難,但還是應該努力做到三餐規律、按時睡覺,做好防寒保暖;

❖3、找到放鬆方法:可以是深呼吸,也可以是傾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者食用喜歡的食物。

最後,如果我們用盡了各種方法,都深感無法走出困境,被焦慮不安、低落抑鬱、迷茫恐懼等情緒長期困擾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精神心理科或精神心理專科醫院尋求幫助。

醫學指導:李豔,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中醫師,國家2級心理諮詢師。現為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主任。獲得廣東省傑出青年中醫藥人才稱號,廣東省中醫院青年名中醫、羊城好醫生稱號。現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睡眠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臨床心身醫學和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師承北京廣安門名中醫仝小林教授、陝西中醫學院張學文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河南中醫學院李發枝教授,在中醫學術和醫德醫技方面深受名老中醫薰陶。在多年的臨床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傷寒六經""脾胃論"為主的中醫理論指導體系,尤其擅長運用"傷寒六經辨證""脾胃論"相關理論指導治療焦慮障礙、抑鬱發作、睡眠障礙、驚恐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關疾病。

接受過系統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婚姻治療、家庭系統排列、沙盤治療等各流派心理治療專業培訓,靈活採用個人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家庭系統排列、沙盤遊戲、情志相勝療法等多種療法,病種涉及各類睡眠障礙、抑鬱發作、各類神經症、人際關係困難,青少年情緒行為障礙、婚姻家庭關係异常、親子關係异常、職業適應困難等各類心理障礙。

出診時間:週一、三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心理睡眠科門診),週四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成立於2005年,建科14年來,發展迅速,診療病種全,綜合服務能力强,全國影響力大。專科現時擁有臨床醫生9人,心理治療師3人,年門診人次超過30000,純中醫藥治療率接近95%,有效率達80%以上。

心理睡眠專科針對病種涉及各類睡眠障礙、精神障礙、心理障礙及一些疑難雜症。並調整人際關係不良、親子關係异常、學習障礙、青少年適應障礙、婚姻關係异常等。

科室臨床診療過程重視軀體治療以及心理治療,根據個體需要,治療方案高度個體化。有選擇性結合中藥湯劑、針灸、心理治療、物理治療。開展個人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睡眠認知行為治療、催眠療法、沙盤治療、針灸等特色療法,臨床療效顯著,中醫特色突出。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李胤源

執行編輯:何明坤

稽核校對:莊映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