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二月二“土地爺誕辰”,“6個”老傳統別丟,寓意家庭幸福人安康
admin
2021-07-29 02:38:54
0

原標題:二月二"土地爺誕辰","6個"老傳統別丟,寓意家庭幸福人安康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二月二作為傳統節日,很多人只知道"龍抬頭"卻不知道這天也是社日,社是什麼什麼意思?古時候,把土地神稱"社"、"社神",民間稱之為"土地爺",它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二月二這一天,正好是"土地爺誕辰",這一天的習俗,也都是和土地爺有關。

人類自古就對土地有著很深的崇拜,比如說"地載萬物"、"聚財於地"。進入農業社會以後,人們對土地神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系在了一起,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普遍要祭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更是把其稱之為"土地伯公"。

在《周禮·大祝》中就記載:"太師,宜於社,造於祖,設軍社,類上帝,國將有事於四望,及軍歸獻於社,則前祝"。這裡所講的"宜於社"其實指的就是祭祀土地神以求福祉。

土地爺誕辰的"6個"老傳統

傳統1:祭祀土地神

二月二祭祀土地神,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做法:備好祭品,通常會有三牲有的地方也會用雞,在《中國歲時節令辭典》中就有:(浙江佘族)二月二,殺雞請土地"。桂東地區客家人,一般居住的村邊都有建土地廟,到了二月二,把煮熟的三牲祭品備上,再帶上香火蠟燭、紙錢到土地廟祭供,以求土地神庇護。

傳統2:喝社酒

社日酒又稱"治聾酒",這天必須要飲社酒。

宋代大詩人陸遊就在《社日》中寫道:"百穀登場酒滿卮,神林簫鼓晚清悲。蟬依疏柳長言處,燕委空巢大去時。幼學已忘那用忌,微聾自樂不須醫。傷心故里雞豚集,父老逢迎正見思"。寫完還不忘解釋一下,古謂社酒治聾"。後來到了民國時期,倒是說出了為什麼要喝社酒。

《來賓縣志》記載:"蓋古者社日飲治聾酒,因以是恐村婦之溺愛耳"。

傳統3:食社飯、吃糍粑

北方人重大節日吃餃子,南方人則是吃糍粑,社日要吃一定糍粑,傳說吃了不怕雷公叫。

晋周的《風土記》就有明確記載:"荊楚於是以猪羊肉調其飯,以葫蘆盛之相邀於人,以敦故舊之情",吃糍粑的習俗,則是在廣西一帶,而且吃糍粑也有講究,吃的時候必須要墊上棠梨葉子。

傳統4:分祭肉

一家人聚在一起,把祭肉分而食之。

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胙"這一習俗,一直到清代袁景瀾也都有寫到,在《吳郡歲華紀麗》中記載:"二月二為土神誕日,城中廟宇,各有專祠,牲樂以酬"。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說,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先祭祀好土地神,然後開始聽曲喝酒。

傳統5:接出嫁的女兒回家

在古代的傳統習俗當中,很少有女性單獨去祭祀的,另外在宋代的時候,婦女一般都是不參加祭祀活動的,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陋習才慢慢改變,如今很多地方,在二月二,都要接新嫁的女兒回家,稱之為"歸寧",也叫"接社"。

傳統6:看社戲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每到這一天,就會有戲班子過來舉行演藝賽會,為的是酬神求福,這個社戲,也稱之為"土地戲"。陸遊曾經在《稽山行》中講:"空巷看竟渡,倒社觀戲場"。

魯迅先生也曾寫過《社戲》一文,大家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一看。

二月二是"土地爺的誕辰",這"6個"老傳統別丟,寓意家庭幸福人安康,朋友們,這些老傳統你瞭解多少呢?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