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煮雞蛋時,蛋黃老“發黑”,是雞蛋壞了嗎?這2個原因或是關鍵
admin
2021-07-29 02:39:09
0

原標題:煮雞蛋時,蛋黃老"發黑",是雞蛋壞了嗎?這2個原因或是關鍵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清明節就要到了,這一天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比如我知道的就有4種,第一種祭祀,第二種,吃冷食,這一習慣也和寒食節有關,第三,畫卵,第四,逗雞子。這其中有兩個習俗都和雞蛋有關。

畫卵,就是在雞蛋上染畫顏色,在《鄴中記》中就有記載:"寒食日,俗畫雞子以相餉"。隋朝的時候,還會將雞蛋染成藍、紅等顏色,互相贈送,或者是放在菜盤和祭器裏。逗雞子,撞雞蛋的遊戲。把煮熟的雞蛋或者是鴨蛋放在一起互相撞擊,誰的雞蛋沒有碎,誰就是勝者,可以參加下一輪的比賽遊戲。

從這些風俗習慣中,我們就知道,清明時節雞蛋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但是大家真的會煮雞蛋嗎?煮雞蛋時,蛋黃老"發黑",是雞蛋壞了嗎?這2個原因或是關鍵。

煮雞蛋的基本方法:

煮之前我們需要對雞蛋的成熟度以及時間,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平時生活中,有人喜歡吃溏心蛋,有人喜歡吃全熟的,那如何來判定是自己需要的口感呢?這個其實就是煮的時間長短的問題。

雞蛋下鍋,水沸騰以後3分鐘,這個時候蛋白是凝固的,但是蛋黃是軟的,當你沸騰後,5~6分鐘以後,或者是把它放在熱水中15分鐘,此時的雞蛋屬於你半熟的狀態,要讓雞蛋的蛋白還有蛋黃都凝固的話,你需要水沸騰後10~13分鐘。

1、鍋裏加入適量的清水,最好是淹過蛋的水,再放入1勺鹽,煮的時候輕輕攪拌,這樣能够讓蛋黃在正中間的位置。

2、水沸騰以後,轉小火煮10~13分鐘,是這個時候雞蛋就會凝固,注意不要超過這個時間,不然的話蛋黃就會發黑。

3、煮熟以後把它撈出來,冷卻後去殼,新鮮的雞蛋不易去殼,我們也可以把它放在水裏,這樣也容易去殼。

所以當你煮雞蛋的時候,蛋黃發黑,原因一,就是煮的時間過長;原因二,在煮雞蛋的時候,因為沒有放鹽或者是加醋,讓雞蛋的殼破碎,煮蛋的水從縫隙中流入雞蛋中,導致它變黑。

我們在煮雞蛋的時候,溫度至關重要

蛋白:完全凝固的溫度,在80攝氏度,幾乎凝固在70攝氏度,不會流出的溫度在62~65攝氏度,58攝氏度開始凝固。

蛋黃:開始凝固的溫度在65攝氏度,幾乎凝固的溫度在70攝氏度。

掌握好這個溫度以後,我們就可以在家裡輕鬆地煮出溫泉蛋,也就是那種蛋白滑嫩,蛋黃呈半生半熟的狀態,一般水溫在65攝氏度,放置約30分鐘左右,這個時候就可以煮出最佳口感的雞蛋出來。大家平時在家裡煮雞蛋的話,可以按照這個方法試一試。

最後,喜歡吃荷包蛋的朋友,這裡也教大家一個小技巧,我們在煎雞蛋的時候,熱鍋冷油,小火讓油在鍋中流動,然後打入雞蛋,蛋白開始凝固的時候,放水蓋上蓋子,按照喜歡對蛋黃的硬度,選擇燜燒的時間,一般在1~2分鐘就足够了,如果你不想讓蛋黃上的白膜掉的話,也可以不蓋鍋蓋。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圖片均由本人拍攝。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