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的時候,倘若能喝上一碗熱湯,簡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而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骨頭湯是比較常見的湯品。有營養不說,味道還很美味,並且還能強健體魄,所以是冬天的不二選擇。
但是很多人也發現,自己在家熬制骨頭湯的時候,常常會有這樣的情况出現,熬出來的湯不僅僅顏色發黑,還沒有香氣。其實這是因為他們第一步就搞錯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現象。
在熬制骨頭湯的時候,在第一個步驟上出了差錯,後面即便你操作的在規範,也沒有用處了,湯的原味已經被破壞了。很多人都覺得骨頭湯,只要簡單的把骨頭放進鍋裏,隨後加上水就可以了。
確實骨頭湯的製作很簡單,但是也沒有簡單到這個地步。我們在清洗好骨頭之後,是不可以直接把骨頭放進鍋裏烹煮的,而是應該用鹽水進行浸泡,這樣一來才可以把骨頭中殘留的淤血清理出去。要是淤血沒有清理好,在熬制的過程中發散出來的話,肯定會導致湯水顏色發暗。
其次浸泡好之後的骨頭,還要再次進行清洗,而清洗的水不可以用熱水,在冬天的時候,因為氣候的原因,不少人不願意碰冷水,所以直接用熱水去清洗骨頭,可是這樣一來,熱水會使得骨頭上殘留的肉發生收縮,以至於接下來熬制的時候,肉香味無法發散,這樣熬制出來的湯就沒有香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