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吃貨在各類量販店、餐廳中,總能看到一種叫
"培根"
的食物。
一條條
長方形、肥瘦兼有
的猪肉片,
就像躺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
,整齊的疊碼在盤子中,如果凑近一些,還能聞到明顯的煙熏味,味道也沒有鮮猪肉油膩。
在吃法方面,更稱得上是多種多樣,例如
卷金針菇、夾三明治
、甚至
家常炒菜
等,甭管
中式菜碼
,還是
西式速食
,都能有它的一席之地。
"培根"最早起源於歐美大陸,這個詞彙,來自於英文
"Bacon"
的音譯,直譯成中文就是
"鹹熏肉"
——
也就是經過煙熏加工的猪肉
。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這種近乎原始的製作管道,與我國的南方的
"臘肉"
極其相似,都是用
"先用鹽醃制,再用果木薰制"
出來的猪肉,但最終的成品卻是大相徑庭。
臘肉經過煙熏之後,可以在常規環境下,進行長時間的保存,而培根則必須
"冷凍"
起來,否則就會出現變質的情况。
正常來說,一份
"原切培根"
的價格,往往在鮮猪肉的一倍之上——
所謂"原切",就是"直接從猪肉上切下來"的肉片。
這種培根在
煎制、烤制
的過程中,裡面的脂肪會受熱融化,而等溫度降下來後,脂肪便會再次凝固,變成"肉香醇厚"的猪油。
出油多、肉香濃
是它的特點,有了這種加持,其整體的風味都能得到提高。
說完了"原切培根",就不得不提一嘴"拼接培根"了。
在現時的市面上,
很多"培根"的價格,都在"鮮猪肉"的一半左右
。
因為很多商家在生產時,會用
卡拉膠
、
轉穀氨醯胺酶
等添加劑,
將下脚料碎肉拼接在一起,經過塑性、切割等工序
,就能獲得完美的"合成培根"。
並且這些"下脚料肉"中,不僅僅是猪肉,還會包含更廉價的
鴨肉
——這都是在
"配料錶"
中標明的。
綜上所述,如此便宜的價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培根是垃圾食品嗎?
這種來自西方的"醃制肉",被很多吃貨認為是"垃圾食品",而通常來說,所謂"垃圾食品"的客觀味道都還不錯(例如
炸雞、漢堡
等)。
而真正傳統的"原切培根",也確實有這個實力
,但因為過高(比鮮肉還高)的價格,勸退了大部分吃貨。
因為很多人在選購培根時,更傾向於廉價便宜的"拼接培根"——
這也是培根如今被"群嘲"直接原因。
——輕肥說——
其實話又說回來,不管是"原切"也好,"拼接"也罷,即便它的味道再好,在製作過程中,也必定會經過
醃制、煙熏
等工序,
終究還是脫離不了"加工肉"的範疇
。
相較之下,那些
更容易獲得、且更加便宜的"新鮮肉"
,似乎才是更好地選擇。
當然了,基於口味上的差异,最後究竟選擇誰,還是要看個人喜好而定,
只是希望各位能够在食品安全方面,多加注意而已
。
本文由@輕肥食譜原創,專注美食多年,歡迎關注,帶給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