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也是那个在Excel里泡了八年的“表哥”。每月关账像打仗,税务筹划如走钢丝,年终汇报PPT能改23版。客户夸我“严谨”,领导说我“可靠”,可当董事会席位空出来时,名字永远轮不到我。
直到有一天,我在会议室角落听见一句扎心对话:“小王专业是没问题,但战略视野差了一截。”那一刻我才明白:算得清每一笔折旧,不代表看得清整个战场。而真正让我完成从“后台记录员”到“前线指挥官”转变的,正是那个曾被我调侃为“老板镀金班”的项目——SNAI金融EMBA。
我们从小被教育:会计是企业的“语言”。可问题是,会说这门语言的人太多了,而真正能用它去谈判、融资、并购、定战略的,少之又少。数据显示,国内超90%的财务从业者停留在核算与合规层面,仅6%有机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为什么?因为传统财会教育教我们“记账逻辑”,但商业世界需要的是“增长逻辑”。SNAI金融EMBA的第一堂课就颠覆了我的认知:“你们不是数字的搬运工,而是价值的缔造者。” 课程体系深度融合金融、战略、公司治理与领导力,把财报背后的“故事线”一层层剥开——ROE不再只是一个比率,而是撬动资源的支点;现金流不只是科目,而是生死线上的呼吸节奏。
记得第一次模拟并购案,我还在纠结折现率取8%还是9%,同组的前投行VP直接甩出一张生态图谱:“这家公司的数据资产才是隐形王牌。”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会计思维聚焦“真实发生”,而战略思维关注“可能发生”。
SNAI的课程设计堪称“认知拆弹专家”——通过真实企业案例沙盘推演、跨行业小组对抗、与上市公司实控人面对面交锋,逼你在不确定中做选择。比如“资本结构优化”一课,教授让我们扮演不同利益方:股东要回报、银行要安全、管理层要灵活性……最终你会发现,最优解从来不在Excel里,而在博弈的艺术中。
有人说EMBA最大的收获是圈子。我曾不屑,直到一次酒局上,一位做新能源的校友随口问:“你们集团储能项目打算自建还是合作?” 我随口一答,三天后法务团队就开始对接尽调。这才意识到:信息差就是竞争力,而SNAI这群人,恰好站在趋势的交叉口。
更震撼的是全球移动课堂。在纽约交易所听SEC监管老兵讲中概股困局,在瑞士私人银行了解家族财富传承的暗流——这些经历不仅开阔眼界,更赋予你一种“我能对话顶级玩家”的底气。当你开始用全球资本市场的逻辑思考问题,区区一个财务总监职位,还装得下你的野心吗?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会计精英如何跃迁为战略决策者?答案不是熬年头,也不是换赛道,而是系统性地升级认知维度。SNAI金融EMBA不教你怎么做账,但它教会你看懂账本之外的那个世界——那里有资源的流动、权力的博弈、未来的轮廓。
如果你也曾感到“能力见顶”,却不知突破口在哪;如果你厌倦了被动执行,渴望掌握主动权;如果你相信专业主义终将赢得尊重,但需要更大的舞台——那么也许,是时候重新定义自己的坐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