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被遺忘的古老水果,脆甜可口兒時常吃,如今卻很少種,太可惜了
得益於農業科技的進步,如今市面上的水果種類異常豐富,品種更新換代很快,那些老品種的水果逐漸被遺忘,在市場上也見不到它們的身影。國內有很多古老水果,例如溫桲、蒲桃,還有農村才有的土杏、土李子,現在也是回老家才吃得到。
其實這些老品種的水果味道都很不錯,滋味濃郁,不像市面上量產的水果那麼淡而無味。但是現在卻很少有人種,感覺非常可惜。
我國原產的一種古老水果,血桃子,就是這樣一種被遺忘的水果。它的學名叫中華血桃,已有兩千多年的栽種歷史,記得小時候常吃這種水果,外表看起來其貌不揚,個頭也小,但是去掉外皮之後,裡面的果肉顏色是深血紅色,反差非常大。
不僅如此,它的口感也是絕佳,脆甜可口,幾乎沒有酸味,咬一口可以看到血紅的果汁流下來,果肉直接離核,非常好吃,小時候最喜歡吃了。很奇怪,桃子的品種這麼多,唯獨很少見到血桃子出售,為何果農不種血桃子呢?
血桃子也有早熟、中熟、晚熟三類,照理說完全可以供應市場,但它有個缺點,那就是上市週期特別短,20天左右,有些地方的血桃子甚至只有15天的賞味期,過期不候。商品化的水果,上市週期越長越好,就像蘋果、梨、柳丁一樣,常年佔據貨架,銷量自然好,果農種植面積也大。
血桃子成熟期太短,只適合本地銷售。另外,血桃子不能提前採摘,如果沒有成熟採摘的話,會大大影響它的口感,這就决定了它的採摘期、銷售期撞在一起,時間特別緊張,商販們不願意收購。
由於是成熟後才摘下,這也决定了它的保質期很短。在室溫下,放兩天就變軟了,繼而很快開始爛果。而血桃子只有在脆的時候才好吃,變軟了就沒有脆甜的口感。以前只在農村集市上買到過血桃子,都是附近村民自家的桃樹上結的果,每年確實就那麼幾天可以吃到。
血桃子和如今新品種的桃子相比,個頭確實不大,賣相不怎麼好看,但是懂行的人遇到這種桃子都會買,它的價格也很便宜,十塊錢能買一大袋。
用廣東人常說的"雞有雞味,魚有魚味"來形容血桃子再貼切不過了,"桃有桃味",桃香味濃郁。有些桃子雖然個頭特別大,但是吃起來像吃白蘿蔔一樣,既沒有水分,也沒有香甜桃味,很難吃。可以理解這種大桃子質地硬是為了方便運輸,但是失去了本味就不好吃了。現在也有一些嫁接的血桃,桃肉之中有白絲,不容易變軟,比較耐運輸,雖然沒有以前的血桃子好吃,但也還算不錯了。
讀者朋友們,你們那裡還有古老的血桃子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