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兒時常當零食吃的野果,如今20元一斤成高鈣果,農民卻不願種
野果是很多農村朋友兒時最為喜愛的零食之一,尤其是90年代以前農村長大的朋友,小時候更是沒有少吃野果。主要是那個時候的生活條件確實沒有現在那麼好,想吃水果很難,但是想吃野果卻不難,畢竟那個年代的農村環境十分的好,野生植物多,野果自然也就多了,所以野果也成了很多農村朋友難聞的童年回憶,即便是現在長大了,在外工作了,偶爾回到了家鄉,還是會帶著孩子們去野外尋找野果來吃,尋找童年的快樂。
很多野果都十分的好吃,食用價值、營養價值也都十分的高,囙此在現如今也被發展成了特種水果,如桑葚、刺泡兒、拐棗、八月炸等等就是如此。不過有些野果雖然價值很高,市面上的售價也高,但很多農民卻不願種植,地稔就是其中之一。
(山裡的野生地稔)
很多朋友估計還沒聽過地稔,這十分正常,它是近幾年才發展成特種水果的野果,不過很多南方農村地區的朋友對地稔應該不陌生,因為筆者相信很多農村長大的朋友,在兒時那會肯定沒少吃過地稔。
地稔主要生長於我國南方農村的山區裏,是一種十分有意思的野果,未成熟的時候果實呈青色和紅色,成熟之後果實則變成黑色,而且其果實表面還長滿了細小的尖刺,故而在民間的俗稱也十分的多,比如湖南地區叫它水湯泡、提脚龍,江西地區叫它野落蘇、紅地茄,廣西地區叫它地葡萄、地吉桃等等。
(農村娃採摘地稔)
地稔雖然看著不好看,但卻是很多農村娃十分喜愛的一種野果。在每年7月左右,地稔就會成熟,將其採摘下來,去掉刺剝開殼之後,就會露出裡面紅色的果肉及紅色的果汁,吃一口酸甜可口,十分的好吃。所以在兒時那會,很多農村娃一放暑假,就會三五成群的一起,去山裡尋找地稔來當成零食吃。
即便是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很好了,很多農村娃也會去山裡採摘地稔來吃呢!不過地稔雖然好吃,但是不宜多吃,吃多了的話,會把嘴巴、舌頭染成紅色,沒個3、5天是洗不掉的。
(採摘的地稔)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地稔的研究發現,地稔是一種營養價值、食用價值超高的野果,據相關資料記載,成熟的地稔果實當中,至少含有16種胺基酸,同時還富含有鉀、鈣、磷、鎂、鈉、鐵等多種礦質元素以及維他命,尤其是它的維他命C的含量與傳統水果梨、香蕉等相當,鈣含量更是高達732毫克/100克,是一種天然的高維C高鈣野果。
此外地稔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選取天然紅色素用於飲料、冷飲、果酒、糖果、點心等食品加工。所以在近幾年,地稔也成了市面上一種特殊水果,價格也賣到了20多元一斤,並且還有很多專家大力推薦種植。
(市場上售賣的地稔)
不過幾年過去了,依舊有很多農民不願意種植地稔,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地稔在我國南方農村地區的野生資源十分的豐富,就現時來說,足以供應市場。其次,地稔雖然價值十分不錯,很多人也喜歡吃,但是作為商品來售賣的話,效果就不一定那麼好了,桑葚就是前車之鑒。最後,地稔作為特殊水果,種植也才剛剛起步,種植技術、市場鏈等都不完善,囙此風險十分的高。所以很多農民寧願花點時間去山裡採摘來賣,也不願種植。
各位朋友,你們兒時吃過地稔嗎?你覺得地稔能作為水果大量種植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