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色,作為鹵肉時主要的上色原料,在鹵肉過程中的添加方法和添加量也是非常講究的。多數情况下鹵肉發黑也和糖色的添加方法有關,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在鹵肉時糖色該如何添加。
說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說一下什麼樣的糖色適合給鹵肉上色。好的糖色有兩個特徵:第一顏色呈酒紅色或者說是棗紅色;第二味道是半苦半甜,太甜或者太苦對於鹵肉上色效果都不好。如果糖色炒嫩了就發甜,在鹵水中如果加少了,不容易上色,加多了則鹵水發甜;而如果糖色炒太老了,加在鹵水中又容易引起鹵水發苦,發黑。所以,糖色的炒制至關重要。
現在來說糖色的添加方法。在鹵肉時,糖色的添加要遵循少量、分批、多次的原則。為什麼要這樣添加呢?因為我們使用的老鹵水中一般都含有底色,如果剛開始就把鹵水中糖色加得太多,等到中途發現顏色太深了,這時要想最後的鹵肉不發黑,就只能往鹵水中加清水來沖淡顏色,而加了清水以後,又得重新調整香料和鹽的用量,這樣就非常麻煩了。所以在鹵肉剛下鍋時不要急於添加糖色,而應該根據鹵肉在鹵制過程中的著色程度,視情况少量、分批地添加。即在鹵制的後半段時間,每隔10來分鐘觀察一下鹵肉的著色情况,如果感覺肉的表皮沒有著色或者著色太淺,先少量的加一點糖色,過10來分鐘再觀察顏色,如果鹵肉表皮開始明顯變色,立即停止添加糖色。拿豬頭肉來說,其鹵制時間一般較長,相應的著色時間也越久。如果一開始就將鹵水顏色調得較深,也許在鹵制的前半段時間鹵肉看起來顏色非常紅亮,好看,但隨著鹵制時間的延長,到肉鹵熟後很有可能顏色就較深,這是很多新手在鹵肉之初都會犯的錯誤。在肉剛下鍋不久時看到肉皮還是白色的,就以為鹵水中糖色不够,然後趕緊添加,致使鹵水顏色較深,導致最後鹵肉顏色變深甚至發黑。其實,這裡有個小常識,豬頭肉在剛下鍋的前30分鐘是不容易上色的,其上色的最佳時間是在肉皮開始軟化之後,囙此在給鹵豬頭肉上色時不能著急,重點觀察後半段時間的上色情况,然後决定是否添加糖色。
其實影響鹵肉上色的因素大致可分為兩種:1、時間越久,上色越深;2、火候越大,上色越深。上面說到的屬於第一種因素,現在來說說第二種:火候對鹵肉上色的影響,即火候越大上色越深。在某些食材需要較大火候鹵制時,鹵水顏色宜調製淡一點,否則最後的鹵肉顏色也較深。這是因為火候越大,鹵水揮發越多,鹵水中糖色的濃度也就越高,加之火候越大,鹵水中糖色的焦化速度也越快,最終導致鹵水顏色加深,所以我們才會在一開始將鹵水顏色調淡一點,提前預留出鹵水中糖色焦化的空間,這樣最後的鹵肉顏色就不會太深。
最後需要說明一點,鹵肉過程中,糖色的添加有方法,但沒有固定的比列使用量。曾有人問過我,鹵水和糖色比例是多少?這個問題我真的沒法回答。因為每個人使用的老鹵水的底色不同、鹵制的食材量不同、需要的著色程度不同,鹵制時的火候不同,所以我無法給出一個固定的添加比例,這個需要自己在鹵制過程中根據需要酌情處理。
我們經營鹵菜店近30年,分享的都是自己在經營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關於鹵菜的一些操作方法和科技難點在以前的文章中都有分享,喜歡鹵菜的朋友可以加我關注並翻閱做參攷。
分享,只是源於對美食的愛好!所以,不喜但也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