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我國癌症發病率高,愛吃肉“惹的禍”?哈佛最新研究:紅肉或致癌
admin
2021-07-15 10:50:48
0

原標題:我國癌症發病率高,愛吃肉"惹的禍"?哈佛最新研究:紅肉或致癌

現代大部分人"一頓不吃肉,渾身都難受。"這說明肉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難以替代的地位。

據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癌症死亡病例300萬例,均居全球第一

於是就有人說"肯定是因為中國人愛吃肉,天天吃才會這麼多人患癌!"

據中國肉類協會2015年的統計資料,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是63公斤/年,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所建議的人均27.4公斤/年一倍以上。

其實,關於"吃肉致癌"的爭議從未停止過。

一、吃肉真的致癌嗎?

"吃肉致癌"的爭議始於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報告,報告中將加工肉製品列為1類致癌物,將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

此後"吃肉致癌"的爭議愈演愈烈。

當時報告發表後,多國肉類協會質疑研究結果,認為這個結果"不科學、不慎重、不客觀",是對此前無數報告的公然挑釁。

其實報告中的致癌分級不等於致癌强度,致癌分級的依據是是否有證據表明致癌,和致癌强度或對人類的實際威脅程度沒有必然聯系。根據世衛的致癌物分級,1類致癌物指的是已證實對人體致癌,2A類致癌物指的是"可能性較高"的致癌物,即動物實驗已證實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人體作用尚不明確

面對來自各方的爭議,時任世衛組織駐日內瓦總部營養健康和發展司司長法蘭西斯科·布蘭卡解釋到,此次報告是基於對逾800項關於食用加工肉製品和紅肉與人類患癌關係的研究成果進行審查後得出的結論。

研究機構長期對大量人群隨訪觀察發現,完全不吃加工肉製品和紅肉的,患腸癌風險最低;每天吃50克加工肉製品的患腸癌風險新增18%,吃100克的風險將新增36%

關於紅肉與致癌的關係,布蘭卡表示,由於現時掌握的數據有限,如果現在食用紅肉量不多的話,建議不要新增。

布蘭卡還強調到,報告的本意並非不讓人們食用這些肉類,而是提醒大家,减少食用這些肉類能降低患癌風險。

二、最新研究:紅肉可能會促進結腸直腸癌的發展

近日,一項最新研究發表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雜誌Cancer Discovery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腫瘤學家Marios Giannakis博士的研究團隊首次將結直腸突變特徵與食用加工肉或紅肉聯系起來,提供了兩者之間的機制聯系,進一步闡明了紅肉對結直腸癌的促進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邀請了900個配對的結直腸癌患者參與,分別對正常和癌變的結腸組織進行了全外顯子組DNA測序。同時,所有患者都提供了診斷結直腸癌前幾年的飲食、生活方式和其他因素的資訊。

DNA測序數據的結果顯示,正常和癌變的結腸組織中都存在一些突變特徵,包括一個訓示烷基化的特徵,這是一種DNA損傷形式。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烷基化特徵與診斷前攝入加工或未加工紅肉顯著相關,但與攝入其他食物或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無關。

該項研究首次在結腸結腸細胞中發現烷基化突變特徵,並將其與食用紅肉和癌症驅動突變聯系起來。這些發現表明,食用紅肉可能會導致烷基化損傷,誘導KRAS和PIK3CA基因發生致癌突變,從而促進結腸直腸癌的發展。

這項研究進一步支持了食用紅肉是發生結直腸癌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也為預防、檢測和治療這種疾病提供了機會。

三、以後還能好好吃肉嗎?

那麼可能不少人會好奇,那麼多研究表明食用紅肉有致癌的風險,以後還能好好吃嗎

其實不管是世衛組織的報告還是其他研究結果,都沒有說要儘量避免食用紅肉,只是提醒大家紅肉對腸癌有致癌風險,應該减少食用量

世衛組織駐日內瓦總部營養健康和發展司司長弗朗西斯科·布蘭卡強調過,"本意並停止食用這些肉類,而是說减少食用會降低患癌風險。"

况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鐵、磷等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尤其是鐵,主要以血紅素鐵存在,是膳食鐵的優質來源。同時,紅肉還是維他命A、維他命D和B族維他命的良好來源。囙此,適量食用紅肉對人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四、那麼"少"吃紅肉,該如何正確吃呢?

1、日常應儘量選擇瘦肉

瘦肉蛋白質含量高,比如裡脊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比如五花肉、肥牛,减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量。

2、控制每日肉類攝入量

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日畜禽肉類的攝入量為40~75克。每天適量食用一點紅肉,每次控制在1兩左右,也可以每週吃3~5次,不要一次吃太多。

3、最好吃新鮮的肉

肉最好現買先吃,吃新鮮的。冷凍最好不要超過30天,需要注意的是,冷凍肉一旦解凍之後,會比鮮肉更易滋生細菌,囙此切忌再次冷凍

4、搭配蔬菜食用

可將大塊肉切成小塊或切絲,搭配新鮮蔬菜一起食用,既可控制肉類攝入量,還有利於均衡營養。

參考資料:

1、真相|"紅肉致癌"可信嗎?世衛組織:證據有限.央視新聞.2015年11月2日

2、中國人吃肉量全球最多.健康時報.2017年8月11日

3、「紅肉」和「白肉」哪個對身體更友好?營養師建議你這麼吃.生命時報.2021年2月24日

4、重磅證據!吃紅肉與DNA損傷、結直腸癌相關基因突變的分子聯系.中國生物技術網.2021年6月18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庆黄金周新茶饮消费火爆,书亦...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8天“超级黄金周”正式收官。新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10月1...
原创 月... 往年中秋前,商场里千元起步的高端月饼礼盒能被抢着订,黄牛加价都难抢。 可今年刚入九月,高端月饼区冷清...
持续10年!长沙这家食堂送出6... 世上或许难觅免费的午餐 但在雨花区井湾子街道 一个名为“雨花之家”的公益素食餐厅 却将这份看似不可能...
原创 秋... 导语:“秋补钾,身不乏”,钾是香蕉的42倍,中老年要常吃,解除乏力,腿脚有劲,精神好! 大伙儿最近有...
原创 “... 天气渐冷,胃口也想“换冬装”了:想吃点暖和、踏实、能量稳稳的主食。可一到餐厅点餐,很容易就被网红食物...
原创 跑...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饮食,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生活的烟火气,也...
白酒里的沉淀物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白酒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商务宴请,一杯醇香的白酒往往能拉近人与人...
肺腑之言 | 寒露如何破燥邪?... 【肺腑之言】肺主一身之气,内蕴其精,外合其气,合为呼吸。广东省中医院许银姬主任定期推送肺系疾病的预防...
热闻|小孩哥用芥末让花蛤“吐沙... 近日,一名小孩哥将芥末加入水中浸泡花蛤让其吐沙的视频火遍全网。孩子父亲说,菜做好后,确实没有吃到沙子...
ST岩石失守“贵酒”:从酱酒黑... 文 | 新消费财研社 一场历时多年的“贵酒”名号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处于风波中心的上海贵酒(证券简称...
第二届长沙中德啤酒文化推广季启... 10月10日晚,“遇见湘超·湘当有味”第二届长沙中德啤酒文化推广季暨长沙全球美食文化街区招商推介活动...
饼干虽美味,过量与帕金森患者食... 饼干,作为日常生活中备受欢迎的零食,以其多样的口味和便捷的食用方式,深受大众喜爱。然而,饼干吃多了,...
湖北面窝小吃制作教程,金黄酥脆... 食材准备 主料:东北大米500克、黄豆150克(比例约3:1) 辅料:生姜20克、葱花30克、...
天热没胃口?试试这锅低脂神仙吃... 每到傍晚时分,我总是惦记着厨房里那口砂锅。毛豆、海鲜菇、炸猪皮、鱼片,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在砂锅的慢...
华杉炮轰鸣鸣很忙创意抄袭:零食... 庞大零食帝国的命运,似乎悬于一根脆弱的创意蛛丝之上。 “爆鸣鸣很忙抄袭!其‘鸣鸣很忙’品牌名称、‘小...
原创 往... 前几天在家做萝卜炖排骨,切萝卜的时候简直要崩溃,刚切好的薄片,要么牢牢粘在菜刀上,得用手抠半天才能掉...
10月新发现:蚂蚁也能用来制作... 我们熟悉的酸奶,通常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牛奶中发酵而成。 然而10月3日,哥本哈根大学的研...
共话合作大计!芜湖早餐会在紫云...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曾有人说,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人口的流入、人才的增加。...
原创 鸡... 天天水煮蛋吃腻了吧? 鸡蛋这个宝藏食材,换个做法就是一道新菜! 今天教你三种神仙吃法,简单好做,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