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陳先生遭遇了一場死裡逃生的經歷,是怎麼回事呢?
那天早上,陳先生剛到組織準備開始工作,突然覺得胸口難受,隨後出現噁心、胸悶、後背疼、渾身無力,大汗淋漓等不適症狀。同事見狀,感覺情況不妙,立即撥打了120。
送到醫院時,陳先生的體征已經很差,臉色發白髮青,心電圖檢查結果是典型的急性期心梗,醫生立刻展開救治。沒想到,陳先生剛躺上手術臺就突然沒了心跳,連續出現3次惡性心率失常。醫生必須一次又一次電擊除顫,讓心跳恢復再馬上手術,前後共電擊了5次才將他救回來,然後植入心臟支架。
心臟中心王主任認為,"抽烟"是導致陳先生心梗的罪魁禍首。陳先生今年53歲,平時工作很忙,但也有保持運動,唯一的壞習慣就是抽烟,每天至少一包,大約有30年的烟齡。在家人的勸說下,他已經戒烟半年,以為身體會好很多,卻沒想到還是心梗了。
有人說,年過五十戒烟對身體不好;還有人說,戒烟後各種病都出來了。從陳先生的案例來看,難道真的是這樣?
一、戒烟後,身體不是馬上恢復
香烟含尼古丁、重金屬等多種有害物質,會對肺部造成較大的傷害,在戒烟後,受損的肺部會慢慢變好。
戒烟後,肺功能會逐漸恢復正常,可以有效改善一些短期炎症,這其實就是一種"逆轉"。隨著戒烟時間的延長,肺部的纖毛也會重新長出,加速消除粘液、分泌物,肺部和氣道表面都會慢慢消腫,顏色逐漸恢復為粉紅色,直到和健康人一樣。
此外,戒烟還能明顯降低發生肺癌的風險,雖然風險無法完全消除,但戒烟越早,風險就越低。戒烟10年後,肺癌風險比吸烟的人降低50%,患肺病的風險會更低。
案例中的陳先生在戒烟後出現了心梗,那麼,戒烟和心臟病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不管戒烟時間多久,發生心衰的風險都高於從不吸烟的人群,即使戒烟超過20年。這項研究有48萬人參加,通過十年隨訪得出結論。和不吸烟的人相比,曾有吸烟史的人會新增48%的心衰風險,是導致心衰住院的重要原因。
總之,在戒烟後身體無法立刻就恢復,因為長期吸烟的危害,也需要長時間來消除。
二、50歲後戒烟,有心梗、中風風險?
有些老烟民會發現,以前吸烟時身體好好的,戒烟後反而各種生病,甚至有人說50歲後就不能戒烟了,否則會新增中風和心梗的風險。
實際上,這些毛病都是戒斷反應,一種正常的現象。
戒烟後,體內的尼古丁水准突然下降,引起心率和血壓波動,出現焦慮、心慌、不安、頭痛、抑鬱、呼吸憋悶、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狀,甚至精神狀況變差,總是失眠,就像生病了一樣。這些都是戒烟時出現的戒斷症狀,只是暫時的。
其實,戒烟能讓心血管變好。澳大利亞Emily Banks團隊做了研究,結果發現,在35歲前戒烟,發生普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從未抽烟的人幾乎沒有差別;55歲前戒烟,發生重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普通人群也幾乎沒有差別;和持續吸烟的人相比,戒烟能明顯降低心梗風險。
通常情况下,戒斷症狀在戒烟2周內最為强烈,1個月後會慢慢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