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科技創新融入到傳統技藝 國臺打造“中國新名酒”典范

原標題:將科技創新融入到傳統技藝 國臺打造“中國新名酒”典范

國臺智能釀造生產車間。

貴州國臺酒業集團

憑借優異的品質,國臺再度獲獎。

在近期成都舉辦的遵義十大名酒蓉城發佈會暨產業鏈招商推介會上,新一屆“遵義十大名酒正式”獎項正式頒佈,同時頒佈的還有“卓越貢獻獎”“遵義傑出名酒”和“遵義十大優質酒”三大獎項,作為五年一度的評選活動,獲得相關稱號的產品代表瞭高品質與高口碑。

與會期間,國臺國標酒被授予瞭“遵義傑出名酒”的稱號。作為一瓶滿五年的真實年份酒,國臺國標酒一直堅持真實年份、品質誠信受到消費者喜愛。這背後是國臺堅持“守正創新”,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理念,用科技賦能傳統工藝。

據瞭解,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各行業重點關註的方向,對於國臺來說,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是當下打造“中國新名酒”的有效路徑。

發現並確定醬酒風味物質

科研創新為國臺品質護航  

科技創新是酒類產業發展的動力源,也是實現行業全面提升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國臺在科技研發上碩果累累,多項科技成果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其中,今年1月和2月,國臺和天津科技大學郭學武教授團隊合作,連續發表在國際食品頂級期刊《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LWT-食品科學與技術)和《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食品科學與技術趨勢)中的兩項重要科研成果,正是體現出國臺白酒科研中的不遺餘力。

在上述兩項研究中,科研團隊首次利用分子感官科學的方法,建立瞭醬香型高溫大曲風味輪,發現並確定瞭29種關鍵的香氣活性化合物對大曲的整體風味有貢獻;氣味活性化合物對白酒整體風格的形成至關重要,科研團隊利用分子感官科學的方法,在氣味活性化合物的形成機制等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在“不同品質高溫大曲關鍵香氣成分的表征及其與感官屬性的關系”的研究性論文中,該研究性論文對醬香型高溫大曲的感官特性、香氣成分和質量等級進行瞭研究。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分子感官科學的方法建立瞭醬香型高溫大曲風味輪,然後對醬香型高溫大曲的香氣成分進行瞭綜合分析,鑒定出大曲內11個不同類別的524種揮發性化合物,並確定瞭29種關鍵的香氣活性化合物對大曲的整體風味有貢獻,其中丙烯酸丁酯和(2E)-2-辛烯醛對花香和水果味有實質性的貢獻,芳樟醇和苯乙醛對甜味有實質性的貢獻。

而在“白酒中的氣味活性化合物研究進展”的綜述性論文中,其通過對關鍵活性化合物的判定流程、白酒中的氣味活性化合物及其形成機制、以及各類白酒中的關鍵氣味活性化合物進行綜述,旨在為白酒及其他酒精飲料中的氣味活性化合物研究提供指導。據瞭解,氣味活性化合物的相關研究依賴於分子感官科學的方法,即通過感官評價、儀器分析、香氣提取物稀釋分析等手段進行分析。  

打造白酒“新質生產力”

國臺用科技賦能傳統釀造  

實際上,白酒是一個傳統行業,但是科技卻在其中起到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白酒業而言,發展過程中既需要堅守傳統,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從傳統工業到新型工業的轉型。

這也是國臺深刻理解的道理。在科技與傳統結合的過程中,既要堅持產業創新,核心工藝不能變,要把模糊的清晰化、數字化、標準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最終才能做好酒的品質。

在科技賦能傳統釀造的過程中,國臺也是碩果累累,不但對醬香白酒形成瞭多項科研成果,還樹立起瞭白酒行業智能釀造的新標準和新典范。

其中,國臺去年發佈的《國臺智能釀造標準體系》可以看到,在不斷厘清傳統工藝精髓的基礎上,推進智能化生產創新。在這智能釀造體系中,包含“7”個部分、“4”個目錄層級、“534”項標準文件,將白酒行業公認更復雜的醬香型白酒“12987”傳統工藝以及30道工序、165個環節,細化為30道工序269個環節並提煉出1071項工藝指標標準,貫徹到制曲、制酒、倉儲、勾調、包裝等生產全流程。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背景下,守正創新的國臺一直將傳統釀造工藝與現代先進科技緊密融合,將工匠精神的基因植入數字化智能科技,打開過去做“糊塗酒”的“黑匣子”,破解傳統釀造技藝之謎,持續推進從傳統產業向新型工業化轉型升級,最終讓國臺酒成為創新技術、標準的現代醬香美酒,並給消費者奉獻一瓶好酒,給經銷商提供一瓶好賣的酒。

文:貝貝

制版:劉衛華 董淑雲 鄒虹香 黃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