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最新資料顯示,自7月20日南京祿口機場爆發疫情以來,南京累計確診本土病例153例,傳播鏈增至170人,已關聯五省十地的感染者,包括江蘇、安徽、廣東、四川、遼寧5個省份。
就現時已報告病例來看,幾乎都與此次疫情的中心——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高度相關!人們關於南京祿口機場的疑問也是越來越多,很多網友和媒體也在試圖挖掘其中的關鍵資訊。現時,通過多方通路獲取,以下兩大重要線索浮出水面。
圖片來源:健康時報
一、機場將保潔業務外包,招標過程撲朔迷離
記者通過査詢歷史招標資訊,致電詢問具體公司負責人之後,確認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將保潔業務整體外包給多家公司,但相關細節含糊不清。
記者在中國比地招標網上查詢得知,南京早在2019年就對機場保潔業務進行了招標,並在
2019年12月13日發佈了《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客艙保潔服務管理項目結果公示》,結果顯示得標候選公司分別為;上海至誠環境、深圳城鐵物業和廣州奧德航空三家公司。但奇怪的是,記者並未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官網上査詢到關於機場和客艙保潔方面的相關招標資訊。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為了查清招標專案的後續及瞭解此次機場疫情中確診的保潔人員具體是哪家外包公司的員工,記者便逐一致電詢問,過程及結果如下:
1.多次致電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負責招標事務的人員,均未接通。
2.分別致電上海至誠環境、深圳市城鐵物業兩家得標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均回應稱本公司確實與南京祿口機場存在外包合作關係,但被感染的保潔人員並非本公司的員工。
3.致電廣州奧德航空服務公司,相關人員拒絕回答相關問題。
雖然我們仍對南京祿口機場與外包公司的具體合作事宜不甚瞭解,但是我們可以肯定一個事實,不管南京祿口機場是出於什麼目的和考量,機場確實將保潔業務外包給了協力廠商公司,感染的保潔人員並不是機場直屬員工。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二、外包公司和機場領導雙雙失職,導致疫情流入國內
記者從南京某物業公司負責人陳某(與南京祿口機場飯店有外包合作關係)瞭解到一些關於保潔外包業務的"內幕"。
負責人陳某告訴記者,南京祿口機場的保潔工作應該是由多家不同的外包公司共同承包的,最終會下派到多家外包公司完成。而有些外包公司為了省錢,沒有嚴格地將境外和境內的保潔員分開,甚至為了節省人力成本,讓原本兩個人的活由一個人來完成,而且沒有安排統一住宿,而是讓員工自己回家住,至於有沒有安排員工完成新冠疫苗的接種工作都不能確定。
再看機場管理這邊,問題也很大。據報導,東部機場集團在機場運營管理上極不專業,竟然將國際航班與國內航班由原來的分開運營變為統一混合運營,而且疏於監管,造成境外疫情輸入;發現確診患者後,機場相關領導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視,反應不及時,導致相關的防控管理不到位,造成疫情不僅在南京肆虐,還進一步擴散蔓延到國內其他地區。
看到這裡,雖然還有很多機場日常管理工作和事發後的應對處理細節不得而知,但機場相關領導、外包公司在管理和決策上存在明顯漏洞和失誤基本上已經實錘了。那麼,問題來了,相關人員如何追責?什麼時候追責?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問題和經驗教訓?後續如何處理?
首先,還是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對中高風險地區加以嚴格管控,加快大規模、多輪核酸檢測工作,應篩盡篩,確保不會出現二次傳播,對現有的疫情防控體系和工作進行查漏補缺,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
其次,儘快派出獨立調查組查明機場、外包公司等相關公司或人員的問題,務必做到打破砂鍋問到底,將疫情的來龍去脈和各方存在的問題查得水落石出,並對相關失職人員、公司進行問責追責,對錯誤零容忍,爭取儘快給公眾一個詳細且合理的調查處理結果。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然後,還要汲取以下三點教訓,痛定思痛,引以為戒:
1.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來做,重要崗位的領導(如機場相關領導)專業貭素必須過硬,而且必須響應國家防疫政策要求將相關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不能麻木鬆懈,掉以輕心。
2.機場的相關運營管理體系必須健全完善,內部業務(哪怕是保潔業務)非必要不外包,不能為了省錢省事就疏於管理,必須要嚴格把關,對機場保潔、安檢等容易被感染的人員要有更嚴格的防疫管理標準。
3.相關部門要高頻次、不定期對疫情防控一線區域(如機場、海關等)進行監管巡視,絕對不能出現疫情爆發了還蒙在鼓裡、不知所措、反應慢半拍等失職情况。
最後,總結現時已知的資訊來看,這次南京祿口機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人為失誤引起的,但眼下最要緊的事還是控制疫情,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至於對相關責任人的追責、總結經驗教訓這些事,可以適當往後推,但絕對不能不了了之。
希望疫情能儘快控制住,有關部門能給公眾一個滿意的善後處理結果。
參考資料:
[1]南京祿口機場"失守":機場保潔外包,管理不規範,國際國內航班混合運營.健康時報.2021-07-27
[2]南京祿口機場"失守":保潔外包,境外境內班機保潔人員不分.中國青年網.2021-07-27
[3]南京機場疫情已溢出5省,機場保潔其實早已外包.第一財經.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