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了一年半,感染人數至今仍不斷上漲。
在中國,無論是新冠疫苗還是新冠治療,都是免費的。但每個國家的政策不一樣,在地球的其他角落,患者治療後也許要面臨更大的壓力。
一、出院後,她收到1800萬醫療帳單
近日,美國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出院後,還沒來得及慶祝,就被醫院的帳單嚇壞了。這名患者住院治療4個月,醫療費用卻高達28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840萬元。
仔細一看,帳單上的項目包括呼吸治療、中級ICU護理、ICU病房、外科用品、實驗室費用、藥房費用、物理治療費用、物理治療評估費用、食宿費、急診費等等,相當於美國加州一棟500平米別墅的價格!
當然,帳單上的數目並不是實繳數目,醫保可以報帳部分費用,但報帳後,她依然要支付高額的費用。
這名網友把帳單發在了社交網絡上,引起很多人的吐槽:
——在有的國家免費,在美國卻很貴。
——我要是到了這步,就把呼吸機插頭拔了,放弃治療算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世界上最好的國家’!
二、對比驚人!上海醫療費是紐約的1/10,壽命卻更長
新冠肺炎以來,不少美國網友都曬出了自己的天價帳單,原本以為出院後可以重新生活,沒想到被高額醫療費壓得喘不過氣。
復旦大學教授丁光宏給出一組數據,2018年,紐約的人均GDP約為11.82萬美元,上海的人均GDP約為13.5萬元人民幣,紐約將上海甩在身後。然而,2018年,上海戶籍人口的人均期望壽命達到了83.63歲,比紐約長2.3歲,且上海的人均醫療費不到紐約的1/10。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呢?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來看,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1、中國醫生經驗豐富
中國醫生的接診量大,練就了一身基本功,快速診斷、用藥準確、治療有效,在短時間內就將專業水准就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且,中國大醫院的設備不亞於已開發國家。
2、中國看病更方便,更便宜
在國外某些國家,如果生病了要看醫生,可能還沒預約上病就已經好了。在挪威,即使急診也要等1-3天;在日本,當天掛號要等2小時以上,如果是預約掛號,一般要等3個月左右;在英國,如果剛好碰上週末,即使需要急診,也要等很長時間。
但是在中國,急診是真的急你所急,速度很快,不管病情輕重,醫生都會優先考慮。
從美國人民治療新冠的醫療費用,我們基本就可以看出:在美國,看病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7月20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權威報告指出,美國收債機构去年持有1400億美元的未付醫療帳單。2009年~2020年,未支付的醫療帳單成為美國人的最大債務來源。
3、中西醫融合
在丁光宏教授看來,實踐證明,我們可以採取一種有別西方的醫療模式,即中西醫並重融合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更適合我國的國情。
在中國看病,除了西藥,醫生還會根據病情開一些中成藥,甚至是推拿、按摩等理療。從2004年到2019年四版的醫保目錄對比來看,中成藥占比越來越大,新增到1321個(2019版)。在疫情防控上,中西醫融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過丁教授也表示,現時推動中西醫融合的過程也存在不足,比如人才培養模式不够健全。囙此,中西醫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亟需改革,中醫學生應該更系統地進行中醫學培養。
三、美國醫療,到底是免費還是貴?
在吐槽美國醫療費貴的同時,也有網友質疑:為什麼我聽說美國看病是免費的?到底哪個才是真的?
在美國,醫保主要分3種:
一種是商業醫保,大部分是企業購買,由公司支付70%醫保費,個人支付6000美元左右醫保費,每次看病時支付10%的帳單費用。不過10%的費用也不便宜,因為美國醫療的單項收費十分昂貴。
一種是老人及殘疾人社保,向所有65歲以上或殘疾或患晚期腎病的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但每個月依然要繳納一定的費用;
一種是低收入家庭及兒童社保,家庭總收入符合條件的家庭,看病免費。即使需要繳費,費用也很低,只是象徵性收費。
也就是說,除了第三種以外,其他兩種都需要支付高額醫療費的。尤其是第一種,如果醫療費比較高,也可能會讓家庭破產。
四、美國的醫療費為什麼這麼貴呢?
首先,歐美醫院的管理費用占比太大,需要大量人力來管理醫療條文、處理醫保內容、處理病人帳單等,行政費用大量新增。
第二,美國醫學院的費用很貴,一名醫生可能要花十年來還自己讀書時的貸款,還要不斷更新知識,購買醫療失誤保險等,費用也不低。
第三,美國對醫護人員的要求高,但由於工作壓力大,想當醫生的人較少,為了留住人才,只能高薪聘請。
第四,出現醫療事故醫生要承擔很大的責任,他們寧可多次檢查,也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