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
果冻集体“改名”了
这并不是说果冻不叫果冻
而是很多果冻变成蒟蒻果冻
有的品牌
怕消费者不认识这两个字
还特地标注了拼音
jǔ ruò
图源:淘宝(喜之郎食品旗舰店;蜡笔小新食品旗舰店;dole 都乐食品旗舰店;旺旺食品旗舰店)
有网友调侃,现在吃个果冻都能遇上生僻字。
为什么现在的果冻名称前面都要加上这两个字?
蒟蒻,其实就是魔芋
蒟蒻这个名字首载于宋代的药物学著作《开宝本草》:“蒻头生吴、蜀,叶似由跋、半夏,根大如碗,生阴地。雨滴叶下生子,一名蒟蒻。”
魔芋的别名多达30余个,除蒟蒻外,蒻头、鬼芋、鬼头、由跋指的也是魔芋,而且不同的地方叫法也有一定区别,如江西称花杆南星、花梗莲、蛇头根草,陕西叫花杆莲、麻芋子。
之所以叫蒟蒻果冻,而不是魔芋果冻,一个原因是日本把魔芋叫蒟蒻,而蒟蒻果冻最早诞生于日本。
20世纪中叶,日本食品科研人员经过反复试验与改良,成功将魔芋精粉与果汁、甜味剂等融合到一起,打造出初代蒟蒻果冻产品。后来不少零食企业也对自家的果冻产品进行改良,加入魔芋精粉,蒟蒻果冻迅速成为果冻界的新晋网红。
而且,消费者对魔芋比较熟悉,但是蒟蒻这一名称相对小众,用蒟蒻命名也符合商品的“陌生化”命名法则,陌生的产品名让消费者认为蒟蒻果冻是一种全新的东西,从而增加购买意愿。
蒟蒻果冻并不是用魔芋直接做的果冻
魔芋精粉因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强度和高黏度特点,所以被广泛用作食品添加物,以改善食物的口感。最典型的就是果冻。
市面上不少品牌的蒟蒻果冻配料表里就有魔芋精粉,有的果冻在外包装上虽然没有标明蒟蒻二字,但配料表里依然有魔芋精粉。商家通常直接简写为魔芋粉。
此外,我们在吃火锅时常点的魔芋丝也是由魔芋精粉制成的。
在果冻里加魔芋精粉有什么用?
相比传统粉丝,魔芋丝不易断,有弹性,吃起来口感爽脆有嚼劲。除了这些名字本身带了魔芋的食物中有魔芋精粉,很多看似和魔芋不搭边的东西中也有魔芋精粉的成分。比如在制作冰淇淋时加入适量魔芋精粉,可以让冰淇淋的口感更平滑细腻。
添加了魔芋精粉的饼干、蛋糕等烘焙食品,会有较光滑的外观和疏松的质地。甚至连面条也能混合一定比例的魔芋精粉,为的是让面条表面光滑、硬度适中,吃起来不黏牙。
在果冻里加魔芋精粉,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吃。
细看现在的蒟蒻果冻配料表,不难发现里面除了魔芋精粉以外,依然有卡拉胶、刺云实胶、槐豆胶、黄原胶、瓜尔胶等。这主要是因为,多糖加魔芋精粉很可能会收获1+1>2的效果。
魔芋精粉中的葡甘聚糖可以与黄原胶、卡拉胶、阿拉伯胶等进行复配,在形成凝胶时会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不仅能够节省多糖的用量,还可以获得比单一凝胶更好的效果,在凝胶强度、稳定性、黏弹度等方面都要更优。
除了好吃以外,大部分蒟蒻果冻还打出了“0脂肪”的宣传语,还有商家宣称果冻里的魔芋精粉能增强饱腹感。这些观点有道理,但也不全对。魔芋精粉中的葡甘聚糖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肠胃功能,在人体内几乎不产生能量,同时还能带来饱腹感。
实验结果显示,想靠多吃蒟蒻果冻来减肥还是不太可行。从热量来看,蒟蒻果冻的热量也并不比其他“普通”果冻低多少,甚至还可能更高。要想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控制热量,达到减肥的目的,还得是“管住嘴,迈开腿”。
转自: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敏敏 张艺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