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要唠唠西晋那位大名鼎鼎的 “炫富” 一哥石崇。这石崇啊,生活在西晋那个政治局势复杂、社会风气奢靡的时代,在一众爱攀比炫富的上层贵族里,他那可是相当突出,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奢侈到让人咋舌,简直 “壕无人性”!
先给大伙讲讲石崇家的食材,那可全是当时最珍贵的山珍海味。《晋书・石崇传》说他 “庖膳穷水陆之珍”,北魏《洛阳伽蓝记》也提到他宴饮时 “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 。您想想,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获取珍稀食材谈何容易。像海里的鱼翅,要出海捕捞鲨鱼,不仅需要专业技术和工具,还得冒着海上的风险,捕捞到后还得经过复杂加工才能食用。还有山上的熊掌,熊可是凶猛的野生动物,捕捉难度极大,数量又稀少。可石崇呢,这些珍贵食材在他厨房那是随意取用,这财富和势力可见一斑。
石崇家制作豆粥的讲究,也让人惊叹。《世说新语・汰侈》记载,他家做豆粥得提前研磨豆粉备用,大冬天还会用干韭根代替新鲜蔬菜,就为了让豆粥有点新鲜味。而且,为了保持食物温度,会把铜制器皿放在镂空炭炉上持续加热。您瞧瞧,就一碗豆粥,从食材准备到烹饪方式,处处透着奢侈。提前磨豆粉节省烹饪时间,让客人能快点吃到;冬日用干韭根,虽说比不上新鲜韭菜,但也是精细选择;用铜器和镂空炭炉,利用铜的良好导热性和炭炉的通风助燃,保证食物温度和口感,这烹饪方式在当时那也是相当先进了。
更绝的是,《晋书》里还说石崇家 “冬月得韭萍齑”,大冷天的还能吃到新鲜韭菜,这在没有现代保鲜设备的古代,可太厉害了。石崇家肯定掌握了独特的保鲜方法,或许是地窖储存,或许是特殊腌制,不管怎样,这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得有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突破季节限制保存新鲜蔬菜,技术相当尖端。
再看看石崇家宴客时的那些物件,更是奢华得离谱。《世说新语》记载,他家宴客用的痰盂是纯金的,墙面用香椒为泥涂抹,烧火都不用木柴,直接用蜡烛。纯金痰盂,在当时黄金可是极其珍贵的金属,就为了盛个痰液和漱口水,用纯金打造,这得浪费多少钱财。用香椒涂墙,香椒在当时也是昂贵香料,就为了让房间香气弥漫,营造奢华氛围。还有用蜡烛烧火,蜡烛制作成本比木柴高多了,燃烧时间还短,石崇这么做,纯粹就是为了显摆自己有钱有地位。
石崇这种奢侈饮食行为,在西晋上层社会可不是个例,当时整个上层社会都弥漫着奢靡之风,他还和王恺斗富,两人你争我抢,变着法儿炫耀财富。从积极方面看,这种奢侈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经济流通和手工业发展。为了满足上层社会需求,手工业者得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像制作纯金痰盂、精美餐具等,推动了金银器制作工艺进步,也带动了商业繁荣。可从消极方面讲,过度浪费和攀比严重腐蚀社会风气,加剧了贫富差距。上层社会肆意挥霍,普通百姓却在贫困中挣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而且这种奢靡之风还影响官员廉洁和政治清明,导致政治腐败。
石崇的奢侈饮食,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西晋时期社会的繁荣与危机。他的 “壕无人性” 在当时可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从长远看,这种奢靡之风加速了西晋的灭亡。家人们,看完石崇的故事,是不是觉得很震撼呢?要是您觉得有意思,就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保准您财运亨通,好运连连!
下一篇:知名奶茶品牌:紧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