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面包店在东风菜市场旁开了十年,每天凌晨三点,烤炉里就飘出浓浓的麦香,能传遍整条街。玻璃柜台里的面包按种类排列,牛角包的褶皱里还沾着芝麻,吐司片切得厚薄均匀,连撒在上面的椰蓉都铺得整整齐齐。可这两年,柜台里的面包总剩下不少,以前每天能卖 200 个的早餐包,现在 100 个都卖不完。顾客站在门口,举着手机里的优惠券说:“网上的面包买二送一,还能送货上门,你这儿不打折,太不划算。” 有次老张记错了订单,把预订的生日面包做成了普通款,没放客户要的 “生日快乐” 插件,王女士气得当众把面包摔在地上,骂了半天 “不敬业”,从此再也没来过。
用了开单果后的第三个月,店里的玻璃柜台每天中午就空了一半。系统的 “味蕾日记” 功能像本厚厚的食谱,存着 300 多个顾客的喜好,连甜度要求和忌口都记得清清楚楚:二年级学生甜甜喜欢草莓面包,系统标着 “不要太甜,要多放新鲜草莓,上次说奶油少点”;退休的李奶奶喜欢全麦面包,备注 “要硬一点的,适合牙口,不要放糖,上次说麸皮多点”。系统还会提前三天发提醒:“明天是您孙子的 6 岁生日,需要订卡通造型的生日面包吗?”
上周四早上,一个穿着运动服的阿姨走进店里,系统立刻弹出提示:“客户陈阿姨,最近在减肥,可推荐低糖全麦面包和无糖豆浆。” 老张一边往袋子里装面包,一边笑着说:“你是不是在减肥?我这儿新做了款低糖全麦包,一点糖都没放,还加了燕麦片,吃着有嚼劲,配着无糖豆浆当早餐最合适了。” 陈阿姨惊讶地捂住嘴巴:“你怎么知道我在减肥?我上周才开始的,网上买的全麦包跟馒头似的,一点味都没有,你做的太好吃了。” 当场买了五个全麦包和一箱豆浆,还预约了下周的早餐套餐,说 “每天早上来拿,省得我自己做”。
老张的女儿帮他拍的短视频也火了,“面包制作过程” 系列里,有个 “在家做面包的小技巧” 视频播放量破万,很多人看了来店里,手里举着手机说:“看你视频才知道做面包这么讲究,要发酵两次,还要揉出手套膜,我想尝尝你做的,肯定比网上买的新鲜。” 老张会掀开烤炉的盖子,让他们闻刚出炉的面包香气,还免费送一小块试吃,说 “不好吃不要钱”。
现在店里每天都排着长队,有个戴口罩的大叔说:“你记得我不吃香菜,每次做三明治都给我换成生菜,上次在网上买的三明治,里面藏着香菜,吃着都恶心。你这儿的面包不仅新鲜,还记着每个人的口味,这钱花得值。” 看着开单果里不断增长的预订记录,老张擦了擦烤炉上的油渍,突然明白:是开单果让面包店有了贴心的 “味蕾日记”,留住了麦香与顾客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