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铁餐食口味选择更多元,特色而便捷的订餐触手可及,细节服务的升级努力被公众看到,相信非此即彼的泡面争议自会消弭
“上联:啤酒饮料矿泉水,下联:花生瓜子八宝粥,横批:让一让一让。”相信经历过绿皮火车时代的人,对这副“名联”都有深刻印象。与之同样出圈的,还有泡面+火腿肠的组合,这也是很多人的乡愁记忆。
时移世易,高铁时代的泡面还合适吗?近日,有网友发帖称,高铁车厢对方便面的食用有相关提醒,“旅客在乘车期间,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该话题引发热议。
据经视直播报道,12306热线工作人员表示,不含加热包的普通方便面可正常携带上车,但建议乘客在列车上尽量选择味道较小的食物,以免影响其他乘客。高铁通常不售卖方便面,具体以列车现场实际供应为准。
对此,部分网友觉得小题大做,调侃“有规定不允许吃泡面吗?”经查询发现,12306官网旅客出行指南注意事项中提及此项,但更多是倡议性建议,并非强制性禁令。从创造良好旅途环境、确保空气清新的角度,不食用浓重气味的食品,有一定合理性。
只是说起浓重气味,将榴莲、泡面并列,让一些人不理解。毕竟,食物喜好因人而异,螺蛳粉、臭豆腐等公认气味强烈的食物,有人趋之若鹜,有人避之不及。何为异味,每个人的感受比较主观。就如相关新闻留言中就有人提到,个别盒饭味道更重,列车上卖的快餐也有味,味道重不重看个人理解而已。
还有人直指餐食价格,可谓指出了问题核心。高铁泡面争议,更多人可能只是受到“选无可选”的价格驱动。公共空间的乘车礼仪问题需要时间和共识,在此之前还需从服务细节上努力。比如,可设置泡面等气味食物用餐专区,有效隔绝气味外流,并对其换气通风设备进行升级强化。而想避免泡面选项,根本上还需要给旅客提供更多平价的选择。
人们青睐的“2元矿泉水和15元盒饭”,应保持持续供应。列车上,贵的餐食不是不能有,而应做到高、中、低不同价位的多样化饮食服务。为防低价餐食很快“售罄”,配餐比例是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确保旅客能够随时购买到价格实惠的盒饭?
据北京日报此前报道,去年国庆假期,国铁北京局运营的高铁动车组在售盒饭上新了,价格也更加实惠,有9.8元的金枪鱼木鱼花饭团,18.8元的鱼香小酥肉、干拌臊子面,还有30元的香汁大排饭、肥牛双拼饭。可见,供应好吃、丰富的餐食并不是难事。
一方面,高铁上的餐食供应要消除公众对价格的疑虑,不妨公开不同价位套餐的每日配比,让旅客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选择合适的餐品。另一方面,继续优化服务品质,提供更多餐食类型,同时让网上订餐更便捷,沿途扫码点餐,食随城变,不同线路可选择优质的地方特色供应商,让地方饮食名片覆盖不同停靠点位,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供餐成本。
当高铁餐食口味选择更多元,特色而便捷的订餐触手可及,细节服务的升级努力被公众看到,相信非此即彼的泡面争议自会消弭。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