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是金色的茶花吗?
不是的!茯茶中的“金花”实际上是一种有益的真菌,其囊壳呈金黄色,学名叫作冠突散囊菌,是国家茶叶行业唯一列为二级机密保护的菌种,发现距今已经600年左右,其发现是祖先的集体智慧结晶,根本不是现代人的发明,金花之父的说辞是错误的。
金花的发现有一些传说,比如:在16世纪40年代初期,一支陕西泾阳的商队在湖南安化购进了一批正宗的安化黑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甘肃地段,时值伏天,路途中又恰遇一场倾盆暴雨,致使驮在马背上很多的茶叶都渗了水继而产生金花。又比如:热门影视作品《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关于落水“发花”的剧情设计也令泾阳茯茶着实火了一把。无论如何,因为在销售地加工更方便售卖,600年前陕西泾阳的制茶师傅发现,在把黑毛茶压制成茯砖茶的过程中会自然产生金黄色的物质,故而称它为“金花”。历史上一直是把湖南安化等地的黑毛茶原料运送到陕西泾阳县来压制茯砖茶,并有“非泾水不能发花”之说。这说明泾阳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适合冠突散囊菌群的生长,是自然发花的关键因素。
然而,自然发花毕竟很难,而且不受控制。1951年,中国茶叶公司在北京进行茯砖茶加工发花试验,经过反复试验,试制成61片茯砖,初步认为发花关键在于温、湿度的控制。同时,中国茶叶公司(中茶)安化砖茶厂从泾阳雇请3名技工,并取泾阳水来安化进行茯砖茶发花研究。直到1953年,手筑茯砖茶试制终于获得成功,结束了产区不能加工茯砖茶的历史。而催生神奇“金花”形成的“发花”工艺,则被视作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起来。茯砖茶发花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温、湿度的条件下,使有益优势菌冠突散囊菌大量生长繁殖,并借助其体内的物质代谢与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实现色、香、味品质成分的转化,形成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味--“菌花香”。茯茶经过“金花”的转化,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陈香显露,茶汤色泽红浓,滋味醇厚回甘、绵滑。
2005年5月应湖南省益阳茶厂的委托,刘仲华带领团队前往茶厂进行发花生产技术攻关。他们在中茶安化砖茶厂研究的“发花”工艺基础上,经过两年试验,找到了合适的技术参数,实现了黑茶诱导调控发花、散茶发花、砖面发花及黑茶品质快速醇化等加工新技术,使无梗的鲜嫩茶叶也成功“发花”。2007年5月8日,刘仲华在长沙举办的第二届国际茶业大会上,作了题目为《湖南黑茶一-人类健康的新希望》的演讲,引起较大反响,对推广金花以及黑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今,很多茶类都实现了发花,比如金花六堡、金花普洱、金花大红袍等。虽然在人工发花对人体的长久安全性等方面还有一些争议,有待时间的验证,而且口味上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作为一种优势菌种,金花在茶的应用上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本文来源:《茶识问答》,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