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子
《一饭封神》又下了一盘大棋。
告别首轮“大逃杀”,16位功成名就的大厨与16位锋芒毕露的小厨,以全国16省份的特色食材为主题,展开精妙的1v1对弈。每一道菜品,都是一次无声的落子,一场技艺与智慧的谋算。
大厨稳若九宫之“帅”,深厚功底是他们的底色。邵德龙仅凭一根竹签,便能剔除脑花筋膜以此去腥,尽显举重若轻;董嘉琪从十八九岁开始和牛肉打交道,深谙炖煮之道,通过这种方式将牛肋条的醇香发挥到极致。小厨则锐似过河之“卒”,以无畏的冲劲与天马行空的创意破局。木姜子通吃、甲鱼冰淇淋、分子南阳牛肉汤……这些令人瞠目的奇思妙想,连大厨也不禁赞叹“后生可畏”。
但第二期聚焦的,远非简单的胜负之争,而是一场新老厨师之间的惺惺相惜。小厨以现代理念大胆解构传统,赋予味型新生;老师傅则以岁月打磨的精湛功夫从容接招,守护着美食的根基。在碰撞与比拼中,《一饭封神》清晰描绘出中国美食文化生生不息的脉络,那是对技艺的代代坚守,更是创新火花的不断迸发。
新老厨“开灶” ,是比拼更是惺惺相惜的职业传承
节目中的这16位大厨,很多都是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江湖,他们带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厨艺“真经”来到节目。而更为年轻的小厨们,既有对美食的一腔热情,又有从世界各地学到的“新思想”,他们坚信创新能打败一切,让大家品尝到不一样的中国美食。
当节目中最年长的61岁邵德龙大厨碰上最年少的23岁小厨燃少,一场真正的新老对决正式上演。大师功底、手稳人狠是厨师们对邵师傅的评价,面对四川特色食材脑花,他坚持用传统方法进行制作,用中国人独有的卤水之法做了卤水脑花,在呈现上邵师傅则是用了现代的方式,加上白芦笋、辣椒蒜头醋、剁椒龙虾油、四川花椒酱,一下把脑花的美感和风味都提了上去。同时,他又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将猪脑、鸡汤和蛋白打成蓉再一起蒸制,做出了燕窝芙蓉猪脑羹,在创意和口感上做到了平衡。
而15岁就入行的燃少的身上,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傲气和冲劲,他的自信源自新一代年轻厨师对食材的多维拆解和创新应用。他更希望打破大家对脑花的刻板印象,以脑花口感像鳕鱼白籽、像豆腐的绵软特点,去打开无限想象。因此他将牛奶、蛋白、脑花结合做了脑花蒸蛋,又制作了味觉层次更为丰富的麻辣脑花天妇罗,将所有味道打穿。最终,燃少的创意征服了评审的味蕾,他在赢得这轮比拼后,也表达了对邵师傅深厚功底和对食材执着精神的敬佩,而邵师傅也由衷肯定了年轻厨师的创新能力:“通过这个比赛看到这些年轻人他们的那种冲劲头、那种专业、那种想法,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两代人之间对美食文化传承创新的相惜与羁绊在此刻具像化。
曾怀君和化学系靓厨的对决,是一场传统川菜女主厨和新型西餐女主厨的较量。先来说说大厨曾怀君。她18岁入行,凭借对川菜的热爱很快就做到了总厨,又靠着精湛的手艺征服了以男性为主导的后厨。她性格大大咧咧笑声爽朗,在灶台后带上围裙的那一刻,像极了一位峨眉派女侠。面对这次比拼的食材沙虫,她先是小心翼翼地反复清洗去沙,而后用川菜经典酸菜鱼汤底的做法熬出一锅浓香的酸汤,再加上竹荪、蒸鸽蛋、白玉丝瓜、烫番茄做辅料,最后加入烫过的沙虫,完成了这道色香味俱全的冲浪沙虫。
化学系靓厨则让大家看到女厨可爱的另一种展现。第一次见到沙虫,对她来说不仅陌生更多还有恐惧和崩溃。但为了更好呈现沙虫这个食材,她从香港跑到深圳的菜市场学习沙虫的清洗技巧,也从开始的害怕到和沙虫成为好朋友。她还从自身情绪感受出发,希望能做出来一道不可怕、每个人都爱吃的沙虫料理。
她用西餐的方式把沙虫和墨鱼胶、芦笋层层搭配制作成卷,既增加了沙虫比例又规避了食客对沙虫外形的恐惧,最后再用法国煎龙利鱼的方法为菜品提香,完成了这道创新方星墨鱼芦笋卷。两位女将从食材处理,到用中西创新方式呈现美食,她们用细腻心思和开放视角再次诠释了中西对撞之美。
除此之外,节目中还有很多女主厨,用以柔克刚的智慧展现了她们对食材、对美食文化的理解。小花儿一直在观察对手王斌大厨的做法,看出了大厨的菜品都偏浓郁,所以她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呈现黑猪肉的本味;我不是女王则做了一道“女王鸡”,传递她对女性的关爱,用美食去展现女性力量。这些女主厨们不论是对决还是同盟,是创新还是传承,都勾勒出互相欣赏真诚相待的群像力量。
老少对决、女主厨的碰撞、好兄弟的“相爱相杀”,每组对决都在讲述着他们自己的美食故事,也在碰撞与交融中,走出了一条新老相传的共生之路。
竞技台旁,站着不戴面具的人
焦灼的比拼自然是美食竞技类真人秀的一大看点,但也正如节目总顾问陈晓卿在采访中所言,过去的烹饪比赛更多是比规矩、比手、比反复训练,而这档节目比的是头脑。《一饭封神》在激烈的刀光勺影比拼间,刻画出的是厨师们本真的温度、棱角与美食智慧。
小厨厦夜星厨和大厨杨艳彬的对决,是一对好兄弟“相爱相杀”的故事。厦夜星厨刚到厦门开启他的厨师生涯时,就到处打听厦门最厉害的年轻主厨是谁,后来认识了与他年龄相仿的新生代主厨杨艳彬,杨艳彬也是他一直学习和努力追赶的对象。场外他们是好兄弟,场内他们要展开同题对抗。两人不仅默契地对食材刺龙芽都采用“多吃”的制作方式,在比赛过程中尝对方的菜品,厦夜星厨甚至还猜中了杨艳彬会做石榴球。
最终杨艳彬凭着对油温和食材本味更精准地把控,赢得了比赛。虽然厦夜星厨惜败,但就像评审谢霆锋所说,他去挑战杨艳彬是“很man的一件事”,自己的家乡谁最厉害就打谁,把他当成目标一直往上爬,这很帅。在这两位青年才俊的身上,不仅能看到英雄相惜的匠心共振,还能真切感受到这群厨师为自己所爱事业埋头钻研、一心向上的赤子之心。
小厨们火力全开,大厨们也个个镇得住场子。
已经54岁的黎子安在餐饮界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餐厅已经连续8年入选亚洲50最佳餐厅,他严谨的外表之下却住着一个随性有趣的灵魂。黎大厨的行事作风有点像“厨师界的王家卫”,是个极致随性但又有着自己艺术追求的人。黎大厨在餐厅经常都是最后一分钟才想出来做什么,这次比赛中他用惠灵顿牛排的方式制作黑牛肝菌,也是他从来没尝试过的。李诞在社交媒体上评价黎大厨说,“有机会大家一定去吃吃他的菜,见见这个人,像一件艺术品”。
而在比赛之外他还时不时来点小“调皮”。他在上菜前用餐车“碰碰车”的方式缓解对手的紧张,在评审试吃的等待过程中突然做起了羽毛球挥拍的动作,还在要进入评审间时玩起了躲猫猫。这些可爱反差的表现,让“幽默”“可爱”“老顽童”“冒着热气的大熊”都成为了网友对黎大厨的亲切评价。
沉稳内敛的光头火夫、把做厨师当成一生幸运的梁伟浩、二十多岁就成为米其林厨师的张健等等,《一饭封神》给到观众的惊喜,在于它穿透激烈的刀光勺影,映照出厨师们真实的热忱与个性。节目不仅呈现了扎实功底的较量,更动人地捕捉了在厨师这个职业上闪闪发光的、真实的人。
食材破壁,解锁中国滋味的无限可能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场1v1对决中的另一位主角就是来自16个省份的特色食材,这些食材谱系丰富,既包含认知度极高的安徽皖南黑猪、湖北潜江小龙虾、海南文昌鸡等经典之选,也有新疆伊犁奶皮子、贵州毕节木姜子、北京豆汁等极具地域个性的特色食材,它们以独特的风味和质地,成为检验厨师功底与创意的试金石。
湖南汉寿甲鱼这一中国特色食材和多元技法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田泽宇Jerry和摩登家常菜给出了他们的答案。田泽宇擅长的是无国界料理,他认为世界各个国家的料理都是有相通性的,他要做的就是把一些元素提取出来再进行有趣的融合。摩登家常菜在世界很多国家都生活过,他更希望把不同国家的料理方式还原成属于中国的家庭味道。两人用极具东方特色的食材,做出了像甲鱼意面、甲鱼冰淇凌等既融合又创新的菜品。
在北京工作的法餐主厨Lucas和游牧小厨面对的,则是地道的北京豆汁。当他们打开盲盒后,哪怕是有几十年经验的大厨们也惊呼不知道该怎么做。Lucas这位来自西班牙的法餐主厨,用豆汁调出了金吉鱼的酱汁,替代了传统的西餐酱汁,还用分子料理的方式做出了柠檬和豆汁的爆珠。游牧小厨则做了三道创意中式小吃,其中一道甜品则是用山楂、沙棘果和豆汁相配, 酸臭相撞的对冲感,既能盖掉豆汁涩味也解锁了豆汁的更多可能性。
无论是坚守川菜、粤菜等地域流派的经典烹饪哲学,还是大胆进行跨界融合、中西技法对话,主厨们调动起深厚的技艺储备与创新思维,让不同食材得到全新诠释,做到不同口味的迁徙融合。而厨师们炮制的本土风物与国际化口味的一次次惊喜相遇,也预见了丰饶中餐必将在世界舞台大放光彩的未来。
节目播出后,对主厨拿手好菜垂涎欲滴的观众们,也化食欲为动力纷纷打卡主厨们的餐厅。很多主厨餐厅的营业额、排名也是水涨船高。比如大厨黄启云的春意美食艺术馆,获得了大众点评榜单面馆热门榜、好评榜、口味榜Top1大满贯。
除此之外,大厨张健的Obscura唐香餐厅访问、互动增加了50%,店铺收藏量增加超150%;帅晓剑的帅帅精致家常味节目同款小黄鱼一天能卖六七十条,每天店里基本都是满座状态;酱酱小公主的东排食堂营业额、订单量单日上涨超45%;灶台老顽童的叒缘夜光杯位居大众点评成都美食热门榜Top1……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不仅是观众对主厨手艺的信任,更是对节目最朴实的支持。通过节目,真正让厨师被看见,也重新激发大众去线下餐厅打卡、品尝美食的热情。
不论是小厨在看到大厨匠人般技艺后由衷的尊敬,还是大厨为小厨的创新成功后的肯定和鼓励,《一饭封神》的价值,在于它让观众清晰看到,厨房里的最高荣耀,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这份技艺传承中流淌的炙热之情。
陈晓卿在片尾采访中也曾提到,“没有任何一个手段比喜好更能打动人”,真挚的热爱和精湛的技艺相加,这才是这些厨师最动人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美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真正内核。
讲的是腾讯的一档美食竞技节目《一饭封神》,节目里16位经验丰富的大厨和16位年轻有创意的小厨,用全国16个省份的特色食材进行1对1的厨艺比拼。
节目不仅展示了厨艺对决,更突出了新老厨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尊重。大厨们凭借多年的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用传统方法做出精致菜品;小厨们则大胆创新,用现代手法重新诠释传统食材,比如把脑花做成天妇罗、用豆汁调西餐酱汁等。
比赛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
节目不仅让观众看到美食的多样性和创新,还带动了厨师们的餐厅生意,很多人看完节目后去打卡同款菜品。总的来说,《一饭封神》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展现了厨师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匠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