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宜昌市夷陵区沙坪村,围绕“茶产业与红色资源融合发展”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此次活动着重从乡村振兴的生态维度,探寻茶产业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茶园 周旋供图
清晨,团队成员走进沙坪村的生态茶园。只见茶园与周边的竹林、溪流构成和谐的自然图景,茶农正采用人工除草方式打理茶园。据介绍,村里多年前就禁用高毒农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还在茶园间隙种植三叶草等固氮植物,既改善土壤肥力,又减少面源污染。这种“不与自然争利”的种植理念,让沙坪村的茶叶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打开高端市场的钥匙。
图为茶农阐述茶园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周旋供图
午后,实践团队与村生态环保专员、茶叶合作社代表座谈。专员展示了村里的生态监测数据:近五年,茶园周边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8%,地表水质量保持在Ⅱ类标准,这些指标的改善与茶产业的生态化转型同步推进。合作社负责人补充道,依托优良生态环境,村里尝试推出“茶园徒步”“泉水煮茶”等轻体验项目,让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图为万先生讲述茶产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措施模式 周旋供图
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们还留意到茶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修剪的茶树枝条被粉碎后用于培育食用菌,废弃茶末被制成茶枕、香囊等文创产品。这些细节让团队成员对“生态循环”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他们结合专业所学,就“茶园碳汇计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议题与村民展开探讨,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图为团队成员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村民展开讨论 宋瑾供图
此次沙坪村实践,让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生态是乡村的宝贵财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团队计划将调研中发现的生态发展经验整理成册,为类似地区的产业升级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