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广袤无垠,饮食文化自然也是各有千秋。上次我们聊了聊广受欢迎的河南凉菜,今天就来看一看全国各地的特色凉食吧~
凉食三巨头
有人说,没有凉皮、凉面、凉粉的夏天是不完整的。作为凉食三巨头,这三位几乎已经遍布我国各地,且非常具有地域色彩。
01
凉皮
凉皮是源于陕西的汉族传统小吃,为擀面皮、面皮、米皮、酿皮的统称,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其历史可追溯至秦始皇时期。
凉皮是以高筋面粉或米浆为原料,经洗浆、蒸制等工艺制成,口感筋道柔软,兼具“筋、薄、细、穰”特色。口味多样,含麻辣、酸甜、香辣等风味,常配黄瓜丝、豆芽、辣椒油等。
在陕西的街道上,凉皮的出镜率非常高,它和肉夹馍、冰峰共同组成“三秦套餐”。因各地凉皮的制作方法手艺不同,构成了省内多样的凉皮派系:传统西安麻酱凉皮、岐山擀面皮、汉中热面皮、西府醋粉、烧肉面皮等等。
最出名的还属三秦套餐之一的秦镇米皮,好米、好醋,再加上独家调配的秦椒辣子,想一想都觉应以口水致敬。
而在陕西之外,甘肃武威酿皮子、内蒙古的“巴盟酿皮”、新疆石河子凉皮、宁夏大武口凉皮、河南濮阳裹凉皮等都是不遑多让的凉皮美食。
02
凉面
凉面也称“过水面”,古称为“冷淘”,源于唐朝,是指凉吃的面条,主要食材有面条、蔬菜,配料有辣椒油、盐、味精等。现如今,凉面已经是中国流通范围较广的凉食,任何一省份、地区都能端出自己的凉面。但要说知名度,四川的凉面在界内绝对有一席之地。
四川凉面多是麻辣咸香,属重口味派,根根碱水面细长圆条有筋力。
但四川广元的凉面却不太一样,虽叫面,却是以大米为主料。将米浆蒸熟后切成扁细条再凉拌,面条顺滑饱含辣油,麻辣鲜香,在凉面界可谓是独树一帜。有点像陕西的米皮,口感滑腻,味道则融合了酸、甜、麻、辣、香五味。
四川营山的凉面也很特别,明明色泽红得发亮,面里却找不到辣椒的身影。这是因为辣椒被油炝熟后被过滤,只留颜色与香气的缘故。而且四川营山凉面可不是夏季的专属,他们一年四季皆可凉面,营山人寒冬过年吃凉面还曾登上过央视新闻。
往北,山西、陕西的饸饹面凉拌着吃,筋道爽口;天津的捞面卤子出众、配菜清爽;吉林的延吉冷面美誉在外——大块的肉片、水果片和泡菜,酸甜咸辣均在这碗面中。
03
凉粉
凉粉的主要原材料一般是凉粉草、大米、红薯和豌豆,以糖、酱油、醋、辣椒油而食,清凉爽滑,可甜可咸可酸可辣,在夏日饮食中出镜率极高,不仅能做凉菜,也能当零食。
相传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有凉粉,但北宋时才“史上留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汴梁有“细索凉粉”。此后的千百年间,人们发现用红薯粉、豌豆粉、大米粉,甚至某些草植、海藻等其他原料,同样能做这种半透明的弹软冻状食物,它们都沿用了“凉粉”这个名字。
东北、华北和中原一带多食绿豆淀粉;西北人民更爱荞麦制品,辣椒油、醋和蒜末的重口调料,可冲淡荞麦凉粉的轻微苦涩;另一边,四川人用麻辣酱汁,将豌豆类凉粉推向顶峰。
除了淀粉类凉粉外,还有草植类凉粉同样出彩,有四川冰粉、广西龟苓膏、闽南烧仙草等,都是草植类凉粉的代表。
烧仙草的原料仙草,又被称为凉粉草,是一种唇形科植物,内含大量仙草多糖,植株晒干后可煎汁与米浆混和煮熟,冷却后即成黑色胶状物,质韧而软。
海藻类凉粉并不多见,因为制作原料只生长在沿海地区的海边礁石上。海草凉粉就是用沿海独有的以海冻菜(又名石花菜)制做的凉粉,口感滑嫩爽口,口感独特,营养价值也颇高。
凉拌菜
凉拌菜可谓是凉食界的一大亮点,凭借其制作简便、食材易得,迅速成为家常餐桌上的国民美食。一份凉拌菜是否美味,关键在于凉拌汁的调配。一句“这汁儿拌鞋底都好吃”,就是对凉拌汁的最高赞誉!
谈到北方的凉拌菜,头把交椅恐怕非“拍黄瓜”莫属。新鲜黄瓜切段,用刀身在案板上“啪啪”两下拍碎,用蒜泥、盐、香油、醋简单一拌即可上桌。碎块不规则的表面,能让调料充分入味,吃的就是个爽脆清凉劲儿。
蓑衣黄瓜是拍黄瓜的进阶版,不像拍黄瓜那般简单粗暴,蓑衣黄瓜在刀工和造型上更为讲究。好吃的蓑衣黄瓜讲究刀工,片片相连,遇筷则断,嚼在嘴里大小适中,更为重要的是,蓑衣的错落也让黄瓜包裹上尽可能多的酱汁。
在北京,普通的大白菜,经过凉拌之后,瞬间成为一道宫廷美食,听说乾隆都对它垂涎欲滴~乾隆白菜做法简单,白菜用芝麻酱、白糖、蜂蜜、醋和盐一拌就成了。
除此之外,以北京、河北为代表的一些地区还有道凉菜——小葱拌豆腐。豆腐软嫩,小葱提香,简单拌一拌就很解腻,是一道快手又美味的凉菜了。
接下来就说说以山西为代表的老醋花生,这可能算是全国普及度最高的凉菜之一了吧。老陈醋搭配白糖生抽一起搅拌提前备好,把花生米炸脆后趁热浇上料汁儿,齐活~
要说东北地区名扬全国的凉菜,可少不了东北大拉皮吧。大拉皮是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制成的,呈半透明带状,口感劲柔爽口,常搭配黄瓜丝、胡萝卜丝、木耳等配菜,再用芝麻酱、蒜泥、香醋、辣椒油等调料拌匀,那叫一个Q弹爽滑、酸辣开胃啊!
看完东北,咱再到西北地区看一看~
以新疆为代表的特色凉菜有“皮辣红”,由“皮牙子”(新疆对洋葱的叫法)、辣椒、西红柿组成。众所周知,新疆可是有很多硬菜,盐和糖都比较重,需要时不时地来一口皮辣红解解腻、降降温。
而宁夏、甘肃、内蒙那边有道特色凉菜是凉拌沙葱,沙葱是西北民间区域的饭桌常客,外表像葱/韭菜、吃起来有野味和清香,还有芦荟一般脆嫩的感觉,既是开胃菜,又是下酒菜。
到了沿海地区,海产品的加入让凉拌菜多了更多的灵感。比如海带、海藻、海蜇等海产品自带“鲜”味,被快刀切碎,搭配特制凉拌汁,酸辣爽口相当鲜美,让人停不下筷子。
上面说的多是素凉菜,其实,原本荤腥油腻的肉食经过凉拌之后,也会变得出乎意料的美味爽口。
比如流行在川渝地区的棒棒鸡、口水鸡、蒜泥白肉、夫妻肺片、凉拌猪耳朵等。肥腻的五花加蒜泥红油,做成蒜泥白肉,嫩滑爽口,不仅不腻还解馋,简直是经典的“硬凉菜”!
以江苏为代表的盐水鸭可谓是绝对的夏季消暑美食,南京人宴客必上盐水鸭,这历史甚至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盐水鸭直接冷食,凸显咸鲜嫩滑的本味,尤其适合慢嚼细品~
广东各地区冰凉爽脆的凉拌鱼皮,可以说是广式夏天的标配。这道菜一般选用鲩鱼或鲮鱼的皮来做原料,刮掉鳞片入沸水焯熟后火速过冰水,骤热骤冷让鱼皮凝练出了Q弹的韧性。然后被切成细条,加入秘制酱油、姜丝、香葱、芫荽、白芝麻、辣椒丁等等,搅拌入味就可以吃。
还有特立独行的生腌美食:潮汕地区的生腌,东北的捞汁,还有江浙一带的生醉,可谓是生腌美食界的三大代表了。鲜活的海鲜(螃蟹、虾、贝类等食材)清洗处理后,加入白酒、豉油、葱姜蒜、鱼露、辣椒等调料腌制而成(吃生腌需谨慎,量力而行,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接下来压轴出场的是今天全篇最具挑战性凉菜——凉拌折耳根。这道菜是云贵川地区的特色,堪称喜欢的人饭桌上必备,不喜欢的人尝一口都要老命了!
虽然也是用辣椒、花椒油、酱油、醋、糖等凉拌食用,但主要还是靠其浓郁的“鱼腥味”拿捏酸辣咸否与独特腥味的平衡。怎么样,是不是听一听都能get到它有多么特别?你吃过折耳根吗,感觉如何呢?
篇幅所限,未能列举完全
你还知道哪些特色凉菜?
你最喜欢哪道凉菜?
欢迎评论区留言~
综合自:中国国家地理、知了xFUTURE、黄一刀等。
(来源:河南卫视)
上一篇:风拂林果香 甜蜜漫田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