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馕干粮:一坑烟火里的家味传承
土块垒砌的馕坑余火渐熄,刚熄灭的火焰还在坑壁间留下温暖的余温。“哐当”一声轻响,铺满圆馍的馕板被稳稳推入馕坑中,湿润的泥巴迅速封好馕坑口,将所有期待与香气一同锁进这个古朴的土灶。半个多小时的耐心等待后,民勤美食——馕干粮便带着焦香出炉。
当地人都亲切地叫它“馕馍馍”,这是一种发面做的蒸馍,外皮金黄香脆,内瓤松软,入口香甜。最神奇的是,把它晾干后放很久都不坏,还带着嚼劲,吃一口就能尝到那经过岁月沉淀的独特味道。
民勤馕干粮
做馕干粮的准备工作,头一天就开始了。用黄米面做的“糟子”是发酵的关键,把它碾碎了掺上白面,倒点温水搅成糊,放在热炕上等着发酵。
每两个小时加入一次面糊,这个过程要根据需做的馍馍数量多少而定。加面、加水、搅拌、催醒……逐渐增加次数,这个过程就要持续将近24小时。
等到发酵好的面准备好了,就开始“对面”,把新和的面与已发酵好的面和在一起。还可以往里面加鸡蛋液、玉米面、香油等,为馕干粮再添许多香甜口感。待面揉匀、醒好,即可以切块,再次揉成一个个的扁圆形状,馍馍就成型了。通常还要用干净的梳子在馍馍上压出松针花纹,这也是每个家庭主妇独有的小心思,这样一来,圆润的馍馍就显得有卖相、内外俱佳了。最后,还需再醒一次面,使馍馍更加松虚多泡,才可推入馕坑。
烧馕坑可是个技术活,一般选用干透的玉米秆或葵花秆。这火候、温度、时间都要一一掌握好。等柴火烧完,剩下的火星还带点红的时候,拿张纸伸进馕坑里试试——这是当地人“土办法测温度”。要是纸的边边有点发黄,就是放入馕板的最佳时机了。将摆着醒好馍馍的馕板小心地推进馕坑,接着用和好的泥巴把馕坑入口封严,静待30~40分钟,馕干粮就烧好了。
刚烧出的馕干粮热气腾腾、黄灿灿的,十分诱人,麦香味四溢。拿一个连皮带瓤掰开,咬上一口,外皮咔嚓作响,焦脆中带着松软,好吃到停不下来。吃不完的馕干粮摆到筛子里晾着,晾干的馕干粮能放很久,可以泡着西瓜吃,或者是泡羊肉汤吃。都能让人大饱口福。这是民勤人一贯的吃法,也是家乡的味道。
民勤馕干粮
在民勤,馕干粮不光是一种食物,是过节时亲朋团聚的见证,是远行游子行囊里的牵挂,更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从挑选柴草、培育酵头,掌控火候、土坑慢煨,每一个步骤都藏着主妇的心意,诉说着烟火、亲情与传承的故事。那口承载岁月的土馕坑,早已将家的味道,深深烙进每个民勤人的心底。(记者:仲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