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烟火盛宴:广式早茶的慢生活美学
创始人
2025-09-14 12:42:03
0

清晨七点的广州,老街巷里的骑楼还浸在淡淡的晨雾中,老字号茶楼的伙计已掀开了朱红的木门。“一盅两件,得闲饮茶” 的吆喝声伴着蒸笼的白雾飘出窗外,竹制的茶点推车在餐桌间穿梭,铁观音的醇厚、虾饺的鲜甜、烧卖的油香在空气中交织 —— 对于广州人来说,早茶不是简单的早餐,而是刻在血脉里的生活仪式,是晨光中最热闹的烟火盛宴,也是岭南文化最生动的缩影。

一、百年茶楼里的时光故事:广式早茶的历史脉络

广式早茶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朝咸丰年间。当时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商贸繁荣,码头工人、商贩们为了方便进食,常在街边的 “二厘馆”(因茶价二厘而得名)歇脚,点一壶粗茶、一碟点心,快速解决早餐。到了光绪年间,“二厘馆” 逐渐升级为装修精致的茶楼,其中 “陶陶居”“莲香楼” 等老字号应运而生。这些茶楼不仅提供茶点,还成为文人雅士、商贾名流聚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谈生意、聊家常、品诗词,早茶逐渐从 “果腹” 变成了 “社交”,形成了独特的 “茶居文化”。

民国时期,广式早茶迎来了黄金时代。茶楼数量激增,茶点种类也从简单的糕点扩展到虾饺、烧卖、肠粉等数十种,“一盅两件” 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 ——“一盅” 指一壶茶,“两件” 指两份点心。当时的茶楼还推出了 “推车仔” 服务,伙计推着装满点心的竹车穿梭在大堂,顾客随点随取,热闹非凡。这种服务方式延续至今,成为广式早茶的标志性场景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广式早茶经历了短暂的调整,后在改革开放后重新焕发活力。上世纪 80 年代,广州的茶楼开始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同时保留传统工艺,茶点种类更加丰富,不仅有经典的粤式点心,还融入了西式甜点的元素。如今,广式早茶已不局限于广州,在深圳、香港乃至海外的唐人街,都能看到茶楼的身影,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于广州人来说,早茶承载着太多的情感记忆。爷爷奶奶带着孙辈去茶楼,点一份虾饺、一碗艇仔粥,看着孩子吃得满脸酱汁;年轻人约上好友,在茶楼里聊工作、谈理想,度过悠闲的周末;生意人则在茶桌前谈合作,一杯茶、几份点心,就在轻松的氛围中达成共识。早茶,早已超越了饮食本身,成为广州人社交、亲情、友情的纽带,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烟火记忆。

二、“一盅两件” 里的匠心:广式早茶的经典茶点密码

广式早茶的精髓,在于 “精致” 与 “多样”。从茶品到点心,每一款都经过精心打磨,食材的选择、制作的工艺、口感的搭配,都暗藏着师傅们的匠心。“一盅两件” 看似简单,却能让食客在一口一筷间,尝到岭南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茶品:早茶的 “灵魂序曲”

广式早茶的茶品讲究 “清热解腻”,与点心的口感相得益彰。最经典的茶品当属铁观音、普洱、水仙和菊花普洱。铁观音香气馥郁,口感醇厚,能中和点心的油腻;普洱分为生普和熟普,熟普茶性温和,适合搭配肉类点心,而生普则口感清爽,适合搭配甜食;水仙茶带有独特的兰花香,入口回甘,与虾饺、烧卖等海鲜类点心堪称绝配;菊花普洱则是将菊花与普洱一同冲泡,既有普洱的醇厚,又有菊花的清香,清热降火,是夏日早茶的首选。

在茶楼点茶,还有 “叩指礼” 的讲究。当别人为你倒茶时,不需要起身道谢,只需将手指弯曲,用指节轻叩桌面,即可表达感谢。这个礼仪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曾为大臣倒茶,大臣不敢当众下跪,便用手指叩桌代替磕头,后来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广式早茶的独特礼仪。

(二)经典点心:一口一鲜的岭南风味

广式早茶的点心种类繁多,有 “干点”“湿点”“蒸点”“炸点” 等分类,每一款都有独特的风味。其中,虾饺、烧卖、肠粉、叉烧包被称为 “早茶四大金刚”,是每桌必点的经典。

1. 水晶虾饺:颜值与口感并存的 “点心之王”

水晶虾饺是广式早茶的 “门面担当”,也是最考验师傅手艺的点心之一。制作虾饺的皮需要选用高筋面粉和澄粉,按 3:2 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温水揉成面团,醒发 20 分钟后,擀成薄如蝉翼的圆皮。皮的厚度要均匀,约 0.1 厘米,既能透光看到里面的馅料,又不会煮破。

馅料的制作更是讲究,要选用新鲜的大虾仁,去除虾线后切成小段,加入少许肥肉末(增加口感)、马蹄丁(增加爽脆度)、姜末、葱花、盐、糖、料酒和淀粉,顺时针搅拌至起胶。“虾仁一定要新鲜,最好是当天采购的活虾,这样吃起来才会 Q 弹鲜甜。” 在 “陶陶居” 工作了 30 年的点心师傅陈师傅说,“搅拌馅料时,力度要适中,既要让馅料充分入味,又不能把虾仁搅碎,否则会影响口感。”

包虾饺时,师傅会取一张皮放在手心,放入适量馅料,然后用手指捏出 10-12 道褶子,褶子要均匀整齐,形如月牙。包好的虾饺放入蒸笼,用大火蒸 5-6 分钟即可。刚出锅的虾饺,皮呈半透明状,隐约能看到里面粉嫩的虾仁,咬一口,皮软糯有弹性,虾仁 Q 弹鲜甜,马蹄丁爽脆可口,汤汁浓郁,让人回味无穷。

2. 干蒸烧卖:咸香多汁的 “人气担当”

干蒸烧卖与虾饺并称 “早茶双绝”,但口感却截然不同。烧卖的皮选用低筋面粉制作,加入适量猪油,揉成面团后擀成薄皮,边缘要捏出波浪形的花纹,增加美观度。

馅料以猪肉和虾仁为主,猪肉要选用三分肥七分瘦的五花肉,切成小丁后加入虾仁碎、香菇丁、笋丁、盐、糖、生抽、蚝油和淀粉,搅拌均匀后腌制 15 分钟。“猪肉的肥瘦比例很关键,太肥会油腻,太瘦则口感柴,三分肥七分瘦是最佳比例。” 陈师傅解释道,“香菇丁和笋丁要提前焯水,去除杂质,同时增加香味和爽脆度。”

包烧卖时,要将馅料放在皮中央,用手指将皮的边缘向上捏拢,顶部露出少许馅料,形成 “开花” 的形状。放入蒸笼后,用中火蒸 8-10 分钟,让馅料的香味充分释放。蒸好的烧卖,皮软糯,馅料咸香多汁,猪肉的鲜香与虾仁的清甜、香菇的醇香完美融合,一口下去,满是满足。

3. 广式肠粉:嫩滑鲜香的 “平民美味”

肠粉是广式早茶中最接地气的点心,分为布拉肠和抽屉肠两种,其中布拉肠以口感嫩滑著称。制作布拉肠的米浆要选用陈米,浸泡 4 小时后磨成米浆,加入适量清水和淀粉,搅拌至细腻无颗粒。“陈米的黏性较低,磨出的米浆制作出的肠粉更嫩滑,不会粘牙。” 陈师傅说,“米浆的浓度也很重要,太稠会导致肠粉厚实,太稀则容易破碎,一般以‘提起勺子能缓慢流下,形成连续的线条’为宜。”

蒸肠粉时,将布拉肠的蒸布浸湿,铺在蒸笼里,倒入适量米浆,轻轻摇晃,让米浆均匀分布,然后加入馅料,如叉烧肉、虾仁、鸡蛋等,用大火蒸 2-3 分钟。蒸好后,用刮刀将肠粉刮成条状,放入盘中,淋上特制的酱油和香油。

广式肠粉的灵魂在于酱油,酱油要选用生抽、老抽、冰糖、八角、桂皮、香叶等调料熬制而成,口感咸甜适中,香气浓郁。吃肠粉时,要将酱油与肠粉充分拌匀,每一口都能尝到米浆的清香、馅料的鲜香和酱油的醇厚,嫩滑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4. 叉烧包:甜咸交织的 “经典回味”

叉烧包是广式早茶中的 “甜口代表”,分为 “开口笑” 和 “闭口包” 两种,其中 “开口笑” 因蒸制后顶部裂开而得名,造型可爱,口感松软。

制作叉烧包的面皮需要选用中筋面粉,加入酵母、白糖和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至两倍大。醒发后的面团要反复揉搓,排出空气,然后分成小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

馅料的制作是叉烧包的关键,要选用猪里脊肉,切成小块后加入叉烧酱、生抽、蚝油、蜂蜜和少许清水,放入烤箱中烤 20 分钟,取出后切成小丁,再加入少许烤出的汤汁和淀粉,制成浓稠的叉烧馅。“叉烧肉要烤得外焦里嫩,这样切成小丁后,既有嚼劲又不会柴。” 陈师傅说,“汤汁加淀粉勾芡,能让馅料更加浓稠,包裹在面皮里不会流出。”

包叉烧包时,要将馅料放在皮中央,用手指将皮的边缘向上捏拢,形成螺旋状的花纹,然后放入蒸笼,醒发 10 分钟后,用大火蒸 10-12 分钟。蒸好的叉烧包,面皮松软有弹性,咬一口,里面的叉烧馅甜咸交织,肉香浓郁,汤汁饱满,是老人和孩子最爱的点心之一。

除了 “四大金刚”,广式早茶还有许多经典点心,如艇仔粥、萝卜糕、马蹄糕、凤爪、排骨等。艇仔粥以新鲜的鱼片、虾仁、蛋丝、花生、油条等为配料,粥底熬得绵密细腻,入口即化;萝卜糕则以白萝卜和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腊肉、虾米,蒸好后煎至金黄,外脆里嫩;凤爪经过油炸、腌制后蒸制而成,口感软糯,酱香浓郁;排骨则选用猪肋排,加入蒜蓉、豆豉、生抽等调料腌制,蒸好后肉质鲜嫩,蒜香扑鼻。每一款点心都有独特的风味,让食客在 “一盅两件” 中,尝到岭南饮食的精致与多样。

三、茶桌间的慢生活:广式早茶的社交美学

在广州,早茶不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广州人吃早茶,讲究 “慢”—— 慢慢品茶,慢慢吃点心,慢慢聊天,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寻得一份悠闲与惬意。

广州的茶楼,从清晨六点营业到下午两点,高峰期集中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周末的茶楼更是座无虚席, families 带着老人孩子,朋友间约着聚会,生意伙伴们谈着合作,每个人都在茶桌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茶楼的座位大多是圆桌,方便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点心,拉近彼此的距离。伙计推着竹车穿梭其间,“虾饺、烧卖、肠粉要不要?” 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顾客们笑着回应,偶尔还会和伙计开玩笑,整个茶楼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

吃早茶时,广州人还有 “先茶后点” 的习惯。坐下后,先点一壶茶,倒入茶杯中,轻轻吹散热气,抿一口,感受茶的清香,唤醒味蕾,然后再慢慢点选点心。点心上桌后,不会急于品尝,而是先分给身边的人,“你吃个虾饺”“这个烧卖不错,你试试”,在分享中传递温情。遇到喜欢的点心,也不会一次点太多,而是吃完再点,保证每一口都是新鲜出炉的口感。

对于广州的老一辈来说,早茶是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70 岁的李伯,每天早上都会准时来到家附近的 “莲香楼”,点一壶铁观音、一份虾饺、一碗艇仔粥,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和老朋友们聊天。“我们几个老家伙,每天都来这里聚一聚,聊聊天,看看报纸,比在家里热闹多了。” 李伯笑着说,“有时候孩子们周末回来,也会陪我们来吃早茶,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比什么都好。”

年轻人虽然工作忙碌,但也会抽出时间来吃早茶。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张,每个周末都会约上好友来茶楼,“平时工作太忙,只有周末能放松一下。和朋友在茶楼里聊聊天,吃点点心,感觉所有的压力都消失了。” 小张说,“有时候也会带父母来,他们喜欢吃传统的点心,我则喜欢尝试新出的创意点心,一家人各取所需,很开心。”

如今,广式早茶也在不断创新。一些新式茶楼推出了 “网红点心”,如流沙奶黄包、脏脏包、水果肠粉等,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还有的茶楼结合现代科技,推出了扫码点单、外卖配送等服务,让顾客在家也能吃到新鲜的早茶点心。但无论如何创新,广式早茶的 “核心” 始终未变 —— 那壶清香的茶,那份精致的点心,还有茶桌间的慢生活与温情。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广州,一定要在清晨走进一家老字号茶楼,点一壶铁观音,要一份虾饺、一份烧卖,慢慢品茶,细细品尝。看着身边的人说说笑笑,听着伙计的吆喝声,感受着空气中的烟火气,你会明白,为什么广州人对早茶如此执着 —— 因为这 “一盅两件” 里,有岭南的风味,有生活的惬意,还有那最真实的人间温情。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预制菜之王”登顶热搜!为什么... 9月13日晚,话题#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冲上热搜。 提起萨莉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预制...
谁能拒绝北京豌豆黄?绵密沙糯,... 本文围绕北京传统小吃豌豆黄展开,简要介绍了豌豆黄作为北京特色美食的重要地位,其以绵密沙糯的口感、入口...
被广大观众公认为最好吃的经典川... 现在在中国, 最受大众喜欢的,应该非川菜莫属。川菜由于种类多样,被称为"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小到抄...
到底什么才是预制菜?6部门曾发... 近日,“预制菜”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到底什么是预制菜?事实上,去年有关部门就发布过相关通知,明确了预...
意大利海鲜意面鲜掉眉!白葡萄酒... 这篇文章将全方位解锁意大利海鲜意面的美味密码,从食材挑选的讲究,到白葡萄酒煮蛤蜊的独特技法,再到蒜香...
疙瘩汤里的山药更养胃?软糯化渣... 每当我听到山药在擦板上发出"沙沙"的声响,看到面粉在碗中旋转成一个个小疙瘩时,总会想起小时候感冒时,...
吃沙拉会胖吗?别被“健康光环”... 有人坚持吃沙拉却发现体重不降反升,这让“吃沙拉会胖吗”成为大众疑惑的话题。其实,沙拉是否致胖并非绝对...
到底什么才是预制菜?6部门曾发... 近日,“预制菜”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到底什么是预制菜?事实上,去年有关部门就发布过相关通知,明确了预...
原创 河...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与生活研究所。 河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淴与深邃的人文底蕴。它不...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 9月13日晚,话题#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冲上热搜。 据南方日报报道,提起萨莉亚,许多人的第...
事关预制菜,新华社发声:不怕你... 9月13日晚,新华社针对“预制菜”话题发文《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全文如下: 记者来信:讨论...
用户主权时代的酒业变革:郎酒庄... 当前,酒行业正迈向“用户主权”与“体验经济”的新阶段。而酒庄,则是提供极致服务、沉浸式体验和情感链接...
【资治】李后强:潮起“白酒金三...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潮起“白酒金三角” 关注品牌链整合 李后强 今天,我们汇聚一堂共同讨论“中国...
精选十款家常素菜,做法简单清淡... 夏天天气炎热,大家会觉得没有胃口,食欲不振,夏季人体消化能力比较弱,故夏季饮食要清淡,减少油腻,多吃...
长春酱骨头配玉米饼!肉香混饼香... 本文聚焦长春经典美食酱骨头配玉米饼,全面剖析这道佳肴的独特魅力。首先概述其在长春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点...
红烧猪蹄皮糯肉烂,酱汁拌饭香到... 红烧猪蹄是中式家常里的 “硬菜代表”,早在清代就有类似做法,讲究 “酱香浓郁、肉质软烂”,猪蹄寓意 ...
寒冬里的暖身盛宴:东北酸菜白肉... 当东北的第一场雪覆盖了黑土地,家家户户的窗台上便挂满了冻梨、冻柿子,而厨房里,一口黑铁锅正咕嘟咕嘟地...
潮起“白酒金三角” 关注品牌链... 李后强 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
原创 9... 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秋天,民间有“秋瓜坏肚”的说法,这是因为我们日常所常见的瓜类大多偏寒凉,像西瓜...
晨光里的烟火盛宴:广式早茶的慢... 清晨七点的广州,老街巷里的骑楼还浸在淡淡的晨雾中,老字号茶楼的伙计已掀开了朱红的木门。“一盅两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