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发现,家里长辈上了年纪,总爱说 “腿沉得像灌了铅”“稍微走两步就累得慌”?前阵子我爸就这样,明明每天都散步锻炼,却还是动不动就没精神,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啥毛病。后来小区里的张阿姨跟我说 “你给叔叔多吃点口蘑,这菜钾含量高,比香蕉还补,吃了腿脚有劲儿”。我当时还纳闷,口蘑不就是超市里常见的菌菇吗?能有这么神?试了半个月才发现,这不起眼的口蘑是真鲜,随便炒炒炖炖都香,我爸现在走路都比以前利索多了。
先说最简单的口蘑炒鸡蛋。这菜估计家家户户都会做,但想炒得嫩滑入味,还真有小窍门。口蘑要选那种菌盖厚实、颜色洁白,捏着有点弹性的,闻着有淡淡的菌香,没有怪味的才新鲜。我上次图便宜,在超市买了打折的口蘑,回家一洗全掉渣,炒出来软塌塌的,跟嚼棉花似的,我儿子尝了一口就皱眉头:“妈,这口蘑是不是坏了?一点香味都没有。”
处理口蘑也简单,洗干净切成厚片,厚度跟指甲盖差不多就行,太薄了炒的时候容易碎,太厚了不入味。切好后不用泡水,不然鲜味会流失,直接控干水分就行。
鸡蛋呢,打3个够两个人吃,打散的时候加点温水,顺时针搅个30秒,炒出来的鸡蛋会特别嫩,跟云朵似的。我第一次做没加水,炒出来的鸡蛋硬邦邦的,跟小石子似的,后悔死了。炒的时候,锅一定要烧得冒烟,倒油后马上倒蛋液,用筷子快速划散,鸡蛋刚凝固就盛出来,别炒老了。然后不用洗锅,直接放少许油,下口蘑片大火快炒,炒到口蘑出水再收干,这时候香味就全出来了,再把鸡蛋倒回去,加半勺盐、一点点生抽提鲜,翻炒10秒就能出锅。莫(别)炒太久,口蘑刚变得透亮就关火,不然就失去脆嫩的口感了。
我现在每周都要做两回,我爸总说 “就着这盘口蘑炒鸡蛋,我能多吃半碗饭”。而且口蘑的钾含量是香蕉的17倍,之前看央视健康节目提过,钾元素能帮着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中老年人多吃点,腿脚自然有劲儿。
再说口蘑紫菜虾皮汤。这汤鲜得掉眉毛,做法还简单,早上起来煮一碗,暖身又舒服。口蘑还是切成片,紫菜用清水泡5分钟,洗去沙子,虾皮也要泡一下,去掉腥味。我上次没泡虾皮,煮出来的汤一股腥味,我妈喝了一口就放下筷子:“这汤咋一股海腥味,没法喝。”
煮汤的时候,先把姜片爆香,加足量开水,放口蘑片煮3分钟,让口蘑的鲜味充分融入汤里,再放紫菜和虾皮,煮1分钟,加少许盐、一勺香油,撒点葱花就能出锅。对了,香油一定要最后放,放早了香味会挥发,汤就不香了。
这汤不仅鲜,还特别有营养。紫菜富含碘,虾皮含钙,口蘑又补钾,三者搭配,比喝补品还实在。我同事说她妈上了年纪总失眠,喝了半个月这汤,说 “晚上睡得踏实多了,不像以前总醒”。我现在也养成了早上喝这汤的习惯,喝完浑身暖暖的,一整天都有精神。而且这汤清淡不油腻,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弱,喝这个一点负担都没有。
最后说口蘑炒芦笋。这菜清爽又解腻,秋天吃正合适,还能帮着刮油。芦笋要选那种根部发白、顶部紧实的,用手掐一下根部,能掐动的才新鲜。去掉老根,切成段,和口蘑片差不多长就行。
口蘑还是切成片,洗干净控干水分。炒的时候,先把芦笋放开水里焯30秒,捞出过凉水,这样芦笋会保持翠绿,口感也更脆。我第一次没焯水,炒出来的芦笋又老又柴,嚼着费劲,后来才知道焯水这一步不能省。
然后起锅烧油,放蒜末爆香,下口蘑片炒出香味,再放芦笋段,大火快炒1分钟,加半勺盐、少许蚝油,翻炒均匀就能出锅。这个菜要焖一哈(一会儿)才入味?不对,千万别焖,一焖芦笋就软塌了,失去脆劲了。我上次怕没炒熟,焖了2分钟,结果芦笋变得蔫蔫的,看着就没食欲。
这道菜里,口蘑的鲜和芦笋的脆完美结合,吃着特别爽口。我爸有高血脂,医生让他少吃油腻的,这道菜就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吃了一段时间,他说 “感觉身体轻快多了,不像以前总觉得沉”。而且芦笋富含膳食纤维,能帮着促进肠道蠕动,中老年人容易便秘,多吃点这个准没错。
先说个事儿,口蘑虽好,但也不能天天吃,隔天吃一次就行,搭配着其他蔬菜一起吃,营养更均衡。
其实中老年人养生,真不用买那些贵得离谱的保健品,把日常饭菜做好,选对口蘑这种平价又营养的食材,比啥都强。口蘑做法多,还百搭,不管炒鸡蛋、做汤还是炒蔬菜,都好吃又养人。
你们有空也试试这三道口蘑菜,做法简单还省事,尤其是口蘑炒鸡蛋,新手也能一次成功。觉得有用的话,也转给家里有长辈的朋友看看,让大家都能吃得健康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