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号称:“八大菜系之首”,在中国的美食版图上,鲁菜一直是传说般的存在,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人们在大街小巷里看不到鲁菜的身影,找一到鲁菜餐馆。
其实鲁菜又名山东菜,历史非常悠久、技法精湛,曾是明清宫廷御膳的主流,但如今鲁菜的辉煌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与川菜、粤菜、湘菜等风靡全国的菜系相比,鲁菜在外地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几乎等同于无,尤其是南方地区,基本上看不到鲁菜餐馆,这就让人不禁疑惑:为什么鲁菜走不出山东?
直到最近国庆节,我带着家人去了山东旅游了一趟,在山东青岛找了一家本地餐馆吃了正宗的鲁菜,我才明白:鲁菜为何难以走出山东,这背后4个原因太现实了。
1、山东菜口味适应性不足
鲁菜口味讲究"咸鲜醇厚",鲁菜在制作时善于用葱、姜、蒜提味,但整体口味偏重,且缺乏辣味刺激,口味适应性不足。
举个例子,比如山东的把子肉、酱爆鸡丁等菜肴,酱香味过浓,南方人吃了后会觉得发苦,而且鲁菜重油,讲究"油包汁",很多菜品表面浮着一层明油,不符合现代年轻人少油少盐的饮食风俗。
这次国庆吃了鲁菜,我家孩子吐槽道:"吃九转大肠,那个酱汁浓得能拌三碗饭,但第一口下去就腻住了,吃了两三口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2、鲁菜缺乏标准化
鲁菜其实内部的派系很多,又分为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等多个流派,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外地餐馆难以把握正宗做法。
比如济南菜讲究火候,擅长爆炒,著名菜品有九转大肠、糖醋鲤鱼,另外胶东菜是以海鲜为主,注重原味,比如葱烧海参、油焖大虾等。
虽然这样每个地方的鲁菜味道都不尽相同,但是这就让鲁菜缺乏标准化的口味,各地之间的同一个菜肴口味差异太大,外地市场难以接受,根本分不清这是什么流派。
3、鲁菜口味缺乏多样化
山东人讲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鲁菜便是如此发展起来的,在山东鲁菜的素菜和主食种类偏少,一桌鲁菜可能8个都是荤菜,与现代人的饮食理念存在冲突。
鲁菜的主食其实也很单一,基本就是馒头、煎饼之类的,这些主食在口味创新上也比较弱,在如今人们讲究口味多样化的时代,已经显得格格不入,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喜爱。
4、山东人热衷考公,而不是开店做生意
与广东、浙江、四川、湖南等地的商业氛围不同,山东人更倾向于体制内发展,山东人不愿意去从商开店做生意,认为这是上不了台面的行业。
但其实行业无贵贱,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餐饮业蓬勃发展,本地的美食文化才能够更加繁荣,跟四川,湖南,甚至江西相比,山东年轻人不愿意从事餐饮业,不愿意将家乡美食推广到外地市场,使得鲁菜只能蜗居一隅之地。。
鲁菜其实很美味,但是想要走出山东,鲁菜就必须进行创新,比如适当降低咸度,增加辣味等新元素,推出爆款菜肴,不断吸引年轻人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