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顺德美食科学》丛书在2025广东秋季促消费暨“食在广东”美食活动中正式发布,该丛书由顺德区委宣传部牵头、历时三年编纂,是国内首套从科学视角系统解析顺德美食的著作,全面向世界揭示顺德菜“好吃、健康和可持续”的奥秘。
跨界联合
业界、学界联手破解“好吃的密码”
顺德自2014年获评“世界美食之都”以来,对美食文化的探索不断深化。顺德菜为何好吃?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是主创团队创作这套丛书的初衷。
本套丛书由广东省农科院博士团队牵头,携手顺德本地资深的文化学者、餐饮从业者共同创作完成。据悉,广东省农业院是省内农业科学的领头羊,在农业科学方面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他们通过广泛深入的查阅资料、现场调研、严谨实验,以科学方法验证,以详实数据佐证,体现了自然科学方面的权威性。而本地资深文化学者、餐饮从业者对顺德美食文化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理解,多方强强联合,以专业视角和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解读美食背后的人文、历史和科学故事。
《顺德美食科学》丛书
历时三年创作,这套140万字的丛书终于面世,全书共有8集,分别为《桑基鱼塘孕育顺德生态美食》《顺德美食的食材科学》《顺德美食的烹制科学》《顺德美食的味觉特性》《顺德美食的健康科学》《顺德美食标准化之路》《顺德现代美食产业》和《顺德美食大家说》,从生态文化、食材特性、烹制技艺、味觉科学、健康机制、产业标准等八大维度对顺德美食展开量化分析与数据论证。
科学产生美
让顺德美食“好吃”可测可复制
“点解顺德美食好?睇过套书就知道!”广东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副主任委员廖森泰作为主创之一,对丛书质量信心十足,他表示,该丛书科学阐释顺德美食的“五味周全、六艺领鲜、饮和食德、顺其自然”特点,用科学数据把“好吃”变可测,用标准把“好味”变可推广,用产业集群把“好评”变可持续,系统回答“顺德菜为什么好吃、为什么健康、为什么可持续”的问题。
作者、媒体、餐饮行业从业者在《顺德美食科学》丛书媒体交流会上畅所欲言。
虽然不是顺德本地人,但省农科院副研究员王思远坦言,在研究和创作的过程中,让自己被顺德人对食材的追求所折服。她表示,顺德美食善于种养,食材优质是根本。比如均安草鲩、勒流鳗鱼的养殖展现了顺德人在种养环节的科学精细,能将普通食材做到极致。
而省农科院副研究员穆利霞则对顺德美食 “粗食精做”印象深刻。“仅用普通食材做出极致美味,而这种‘精做’并非玄学,而是有其科学依据。”她举例,顺德的蒸猪为什么特别好吃?秘诀在于选择80-100斤的猪。这个阶段的猪,其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最为理想,肉质最佳,蒸出来不肥不腻,口感上乘。
佛山市文联党组书记张红兵认为,这套书是顺德美食发展史上,首次从科学角度系统地树立起理论体系,从以往的人文角度到科学角度、从社会学角度到自然科学角度、从散点式的研究到体系化研究顺德美食,确保了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和实用性。
顺德
不仅好吃,更有科学深度
从2004年第一套《顺德文丛》至今,20年间顺德已经出版了6套丛书。分别是《顺德文丛》3套和《顺德历史文化丛书》3套,如今《顺德美食科学》作为第三辑,也是首次以同一个主题进行系统撰写。
“这不仅仅是在‘写书’,而是在为顺德美食构建一座永不坍塌的‘数字方舟’和‘思想引擎’,为其下一个百年的传承、创新与全球影响力奠定坚实的基石。”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精华认为,这套丛书是顺德“世界美食之都”在“再出发”道路上的一次关键性基建工程和认知升维,是顺德美食从“术”的层面迈向“道”的层面的伟大一步。
“对顺德美食来说,是从‘经验’到‘科学’的里程碑式跨越。”汪精华指出,这套书对行业与产业来说,这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将为餐饮职业学校和高等级院校培养出既懂技艺又懂原理的新一代“学者型厨师”,为餐饮企业实现高品质的标准化和连锁化扩张提供了科学依据。丛书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IP,塑造了“顺德,不仅好吃,更有科学深度”的独特城市品牌形象。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