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民间传统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民间有各种各样的重阳节习俗,重阳节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由九月的祭祀演变而来,自汉代起重阳节有了祈求长寿的习俗。明天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别忘“吃二样,做二事,忌二事”习俗,幸福安康过重阳!
一、吃二样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丰富多样,不同地域的特色食物既承载着文化寓意,也体现了时令风味。
1、重阳糕
传统的重阳糕一般以果脯、豆沙或枣泥制成,这款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用蔓越莓干和蜜红豆代替了传统的果脯,并加入了蔓越莓果酱,让夹馅又多了一层新的口味,适量的酸中和了红豆沙的纯甜,让味道更有层次更丰富。
食材:糯米粉、粘米粉、糖粉、水、蔓越莓酱、红豆沙、蔓越莓干、蜜豆、干桂花
做法:1、将糯米粉、粘米粉、糖粉倒入大碗中。先将干粉搅拌均匀,再分少量多次一点点的加入水,一边加一边搅拌。再用手将结团的粉块搓开,最后是这种带一点点湿又有膨松度的状态,不可太湿也不可太干。2、准备一个6寸圆形蒸蛋糕模具,底部垫油纸,将糕粉隔筛网以碾压摩擦的方式过筛至模具中,左右晃动墩平,形成约1cm的厚度,放入已经烧上汽的蒸锅,盖上盖子,大火蒸10分钟左右。3、将模具取出,抹上厚厚一层蔓越莓酱,再筛入一层糕粉,同样墩平后保持约1cm厚度,放入蒸锅再次大火蒸10分钟,取出后抹上一层红豆沙,1cm厚度,再次筛入1层糕粉,还是1cm厚度,抹平表面。4、均匀撒上蔓越莓干、彩色蜜豆、干桂花,最后上锅蒸10分钟。5、取出晾凉一会儿,至不太烫手时脱模,用刀分切成小块,点心趁热食用口感更佳。
2、吃羊肉面
因 “羊” 与 “阳” 谐音,且秋季羊肉肥美,北方多地有吃羊肉面的习俗。面条选用白面,象征 “百减一为九十九”,呼应重阳之数。陕北地区更偏爱荞面熬羊肉,荞麦的质朴与羊肉的醇厚交融,成为秋日暖身佳肴。夹一筷子酥软喷香的羊肉,吸溜一口劲道爽滑的面,一口清脆的木耳,嗦一口浓厚热乎的汤头,降温天里最大的满足瞬间达成 太舒适了。
食材:羊肉、木耳、生菜、大葱、姜、花椒
做法:1、羊肉改刀,切的比丝厚一点,比肉片窄一点,不用腌,大葱半根,切丝。姜3片,切丝。木耳温水泡发,青菜几根,花椒一撮过水洗一下。2、大铁锅烧热到冒烟,然后转小火,倒和平常炒菜差不多的冷油,扔几粒花椒下去,萃取一下香气,榨个风味花椒油,它会带来一点麻麻的味道,让汤头味道层次更丰富。 等闻到花椒的香味儿,颜色变深后捞出来。3、接着转成大火。炝锅面好吃的关键就在温度,高温才炝起来。 等锅里开始冒青烟,油温烧到将近9成热的时候,我们再将切好的羊肉、大葱丝、姜丝下锅迅速翻炒。4、羊肉变色,锅里再次冒烟温度拉起来的时候,淋入一勺生抽提鲜,半勺的老抽上色。5、翻炒后注入热水,撒盐,煮沸转小火咕嘟10分钟的样子,让肉的鲜味煮出来,汤汁也会变得醇厚一些。6、时间到,下入鲜面条、木耳。面条一滚以后,下青菜烫熟,尝尝咸淡,最后撒点鸡精、白胡椒粉、一点点醋就可以关火,开吃啦。7、面条吸饱了汤汁,随便吸溜一口,都充满着浓厚的、鲜美的、货真价实的羊肉香气。
二、做二事
1、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这一传统习俗,早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十分盛行,古时人们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而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消毒的作用,据说可以躲避温气。传说重阳节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多灾多难,人们在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或插在头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2、饮宴祈寿
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三、忌一事:
1、忌让长辈做饭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为了提醒年轻人要孝敬长辈。这一天就不要让长辈做饭了,全权由晚辈代劳,让长辈好好休息一天!
2、忌回娘家
重阳节这天,已婚女子忌回娘家,民间传说会给娘家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不过也不是所有已婚女子不能回娘家,传统做法是结婚满了三年的才能回娘家过重阳节,如果不满三年,只能是在婆家过重阳节。这一禁忌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重阳节是祭祖的节日,已婚女子回娘家会给娘家带来晦气和阴气。另一种说法:重阳节是夫家的节日,已婚女子应该留在夫家陪伴夫君。无论是哪种说法,这一禁忌都强调了已婚女子应该尊重夫家和传统文化,不要做出违背传统的事情。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