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大都偏爱甜糯的食物,制作和食用糕团食品自古也是苏州人时令饮食的一种习俗。
01
追溯历史
苏式糕团的代表要属黄天源,清道光元年(1821年),浙江慈溪人黄启庭,原本想开设店铺,但因资金不足,只能先在东中市都亭桥境摆摊,售卖粽子为生。因为粽子质量好,颇受欢迎,生意日渐兴隆。经过数年经营,有了积蓄后,又在都亭桥赁一小屋,开设了一间糕团铺,因期盼生意天天兴隆财源滚滚,遂起店名为“黄天源”。
根据苏州人喜甜好糯的吃食习惯,不断推出糕团新品种,五色汤团、挂粉汤团、咸味粢饭糕、咸味猪油糕、黄松糕、灰汤粽、糖油山芋等。因现做现蒸现切现卖,热气腾腾的糕团软糯入味,备受人们喜爱,名声鹊起。当时苏州但糕团店很多,而黄天源与颜聚福、乐万兴、谢福源、柳德兴在行业中称“四庭柱一正梁”。
02
特点特色
传统苏式糕点,一年四季都有适时花色品种推出,如正月初一供应糖年糕、猪油年糕、糕汤圆子,正月十五供应糖汤圆子,二月初二供应油煎年糕,三月清明节供应青团子,四月十四供应神仙糕,五月初五供应各色粽子,六月供应绿豆糕、薄荷糕、米枫糕,七月十五供应豇豆糕,八月十五供应糖芋艿、糖油山芋、悟熟藕,九月初九供应重阳糕,十月供应南瓜团子,十一月冬至节供应冬至团子,十二月供应各式年糕。
除按时令节气的变化供应各种品种外,还按苏州人的风俗习惯推出适销品种,作为喜庆吉祥礼品,相互赠送,以示祝贺。供应老年人做寿的有寿团、寿糕,姑娘出嫁有蜜糕、铺床团子,小孩满月和周岁生日有剃头团子和周岁团子,入学有扁团子,新屋上梁和乔迁之喜有定胜糕等。
03
制作工艺
苏州糕团的制作因为品类不同,制作工艺也各不相同,但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先成熟后成形。制作时先用细粳,糯粉配掺,蒸熟后经过揉揿,使成熟糕粉粘合在一起。这类产品轫性大、入口软糯,如桂花糖年糕、马蹄糕、卷心糕、花糕、百果蜜糕等。另一种是先成形后成熟。制作前将粉放入特制的模具内成形,蒸熟后不需要经过揉揿工序,这类糕大都粗粳、糯粉配镶,轫性小,入口松软,遇水易溶,食之易消化。故人们多以“松糕”相称,如五色小圆松、松子黄千糕、黄松糕、白松糕、定胜糕等。
另外糕团不仅延续手工工艺,糕团的颜色也源自天然植物。如红色一般为红曲米、玫瑰花或玫瑰酱、紫红赤豆、赤砂糖等。黑色为黑芝麻粉、黑枣等。黄色为黄糖、桂花、南瓜、鸡蛋黄、油汆桃肉、蜜饯桔子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