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日重阳节,再忙也要记得“吃3样,做4事”,遵循传统,敬老祈福安康
创始人
2025-10-28 12:43:12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节,还藏着重九节、登高节、敬老节这些老名号。“九九” 跟 “久久” 同音,藏着长长久久的好寓意,所以这节气的规矩特别多 —— 再忙也得记得 “吃 3 样、做 4 事”,照着老传统来,日子才能过得顺顺当当!

一、重阳节 “吃 3 样”:

1. 喝碗羊肉面:“羊” 对 “阳”,天凉暖到胃里

重阳节吃羊肉,是全国都认的老规矩 ——“羊” 和 “重阳” 的 “阳” 同音,吃着就应景。羊肉本身是温性的,养分足还好吸收,尤其适合长辈吃。

天一转凉,就该给家里老人炖锅羊肉:选带骨的鲜羊肉,加姜片、葱段慢炖 1 小时,炖到肉酥软能脱骨,汤熬得奶白;再煮把软滑的面条,捞进碗里,浇上羊肉汤,码上几片炖好的羊肉。喝一口汤,鲜得不膻,嚼一口肉,软嫩不柴,连面条都吸满了肉香,捧着碗吃,从嘴暖到脚,浑身都舒服。

2. 咬块花糕:“糕” 盼 “高”,步步登高添福寿

花糕还有个名儿叫 “重阳糕”,吃它的讲究全在 “谐音” 上 ——“糕” 和 “步步高升” 的 “高” 同音,藏着 “寿高久久、日子往上走” 的好心意,所以重阳节少了它可不行。

好的花糕不光好吃还好看:用面粉做底,夹上豆沙、枣泥馅,表面撒上核桃碎、红枣片,蒸得蓬松软糯。咬一口,甜香不齁,馅料的绵密混着坚果的脆,老人小孩都爱吃。吃的时候不用讲究,掰一块拿着吃,图的就是 “登高添福” 的好彩头。

3. 尝口大闸蟹:秋蟹正肥,鲜到舔壳别错过

重阳节吃蟹的老规矩,传了好些年。最早在南方的江浙、两广地区特别火,后来慢慢传遍全国 —— 为啥?因为这时候的大闸蟹,刚好长到蟹黄满、蟹膏厚的最佳时候,错过就得等明年。

挑蟹得认准 “青背白肚金爪”,洗干净冷水上锅蒸,蒸好后揭开壳,满是橙红的蟹黄,蘸点姜醋,一口下去,鲜得能鲜掉眉毛,一点不腥。一家人围坐着吃蟹,剥壳聊天,过节的氛围一下子就拉满了,这珍馐美味可别浪费。

二、重阳节 “做 4 事”:

1. 登高望远:爬爬小山,求个平安安康

老辈人在重阳节,都爱 “登高望远”—— 他们觉得 “九九是老阳,阳极要转顺”,所以登高是为了拜山神,求家里人平安。现在不用那么讲究,却成了锻炼身体的好机会。

不用特意找高山,家附近的小山、公园步道就行,陪着老人慢慢走,一边爬一边赏秋景,看漫山的树叶变黄变红,吹吹秋风,累了就歇会儿。到了山顶站一站,视野开阔,心里也敞亮,这才是重阳节该有的样子。

2. 祭祖祈福:念着祖先恩,求日子顺顺

重阳节祭祖,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九月九” 被认作 “吉日”,这天祭天、祭祖,是为了感谢老天爷的照顾,也跟祖先说说家里的近况,求个顺遂。

不少有祠堂的村子,重阳节当天特别热闹:村民们提前备好花糕、水果、点心当祭品,捧着去祠堂,摆到祖先牌位前,点上香,恭恭敬敬地拜一拜,嘴里念叨着 “求祖先保佑家里平安、孩子顺利”。就算没祠堂,家里也会摆上祖先的照片,放些爱吃的,这份心意不能少。

3. 敬老祈寿:陪长辈唠唠,暖的是心

重阳节又叫 “敬老节”,“九” 藏着 “长长久久、长寿安康” 的意思,所以这天给老人祈寿、尽孝心,是最该做的事。

不用搞复杂的仪式:有的家庭会做一桌老人爱吃的菜,摆个小家宴;有的会陪老人逛逛街、唠唠嗑,听听他们讲以前的事;甚至帮老人剪剪指甲、梳梳头,简单的小事比啥都暖。老人要的不是多贵重的东西,而是这份惦记,日子也会因为这份暖变得更顺。

4. 赏菊欢庆:看菊灯吃酒,过节氛围拉满

重阳节前后,正好是菊花盛开的时候,黄的、白的、紫的菊花挤在一起,像铺了片彩色的毯子,所以赏菊成了重阳节的固定项目。

除了看菊花,不少地方还有更热闹的玩法:公园或街边会挂起菊灯,晚上亮起来,一盏盏像小太阳;有的还会办小酒宴,桌上摆着花糕、螃蟹,大家围着吃酒、唱歌,热热闹闹的,把重阳节过出满满的烟火气。

重阳节的这些老规矩,不是死板的讲究,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生活智慧”—— 吃的是好彩头,做的是暖心事儿。照着这些规矩过,不光应了节,还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顺顺当当。你家重阳节会照着这些做吗?评论区聊聊你家的过节习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牛肉怎么煮才够嫩?不同部位时间... 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今天咱们来聊聊厨房里的“硬菜”担当——牛肉。这道食材营养丰富、口感多...
原创 到... 提到天津,人们会想起它的港口身份、京津唐三角中心的位置,更会想起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特色美食。对天津人...
“肝脆蒜了”爆火!到底是什么吃... 本文转自【央视网】;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在尝试一种很特别的吃法——被称为“肝脆薯了蒜了”。 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