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至,秋意渐浓
正是老年人调养生息的关键期
从中医视角看
秋天的“燥”、昼夜温差的“变”
都可能悄悄影响老人身体状态
今天这份专属养生指南
每一条都是贴合时节的实用建议
帮长辈安稳过好这个秋天~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防秋燥
秋季以“燥”为主,故防秋燥为秋季养生重中之重。防秋燥,除了多饮开水,淡茶外,饮食上也要注意预防秋燥。
一是适当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百合、银耳、萝卜、豆制品等。
二是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如葡萄、苹果、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以养肝气。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片为AI生成
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 、蒜、椒等食物。秋季老年人应以平补为主,尽量多吃性平味甘的食物,如玉米、猪肉等。
秋天尤其提倡食粥,喝粥不但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稀粥里可加一些上述养胃健脾、滋阴润燥之品,可起到养肺润燥的效果。
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毛发脱落等症状。因此,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可以用湿毛巾擦室内的家具,用湿拖布擦地板,室内还可养鱼、养花,或者使用加湿器等。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片为AI生成
另外由于老年人皮脂分泌少,秋季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以免过频洗澡把皮肤表面上的一层油脂给清除掉,从而破坏皮肤的水油平衡,尽量选择碱性小的沐浴品,以免诱发或加重老年皮肤瘙痒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调起居
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作用。
另外,秋季仍然昼长夜短,除了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片为AI生成
午睡不仅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还可以有效地使心血管系统舒缓,使人体紧张度降低,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据调查,每天午睡15分钟至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发病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动有度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老年人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中医认为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但老年人运动保健也要注意要点,要“动”得健康,“动”得安全。
首先,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过于单薄去户外活动,以防着凉。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图片为AI生成
其次,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再次,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畅情志
重阳节正值深秋之际,日照减少,气温渐降 ,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即所谓的“悲秋”。
老年人情绪不畅,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更可怕的是,它还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
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做子女的也多跟父母唠唠嗑,多交流交流,减少老年人孤独感。
金秋时节老年人可约三五好友,登高赏菊,下棋品茗,可达到心旷神怡、提神醒脑,健身祛病的目的。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