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又是一年重阳至,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在上海渐次展开,让人们亲近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浓的尊老敬老氛围。
以“糕”为媒打造重阳民俗文化嘉年华
论重阳节的打开方式?食糕是绕不过去的习俗。在闵行,一年一度的颛桥糕会10月29日在颛桥万达广场拉开帷幕。作为“春申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动之一,本届糕会首次将活动周期延长至五天,以“糕”为媒,融合文化、演出、旅游、商业、科技、展览等多维场景,打造出一场“可观赏、可参与、可消费”的重阳民俗文化嘉年华,为区域商业和节庆经济注入崭新活力。
“去年就没买够,今年可得多带两盒。”作为活动的核心IP,颛桥桶蒸糕再次展现出强大的“流量号召力”,一经开市,便迅速汇聚起一条蜿蜒长龙,稳稳占据糕点类“人气王”。这是数百年来农家改善生活的智慧结晶,出锅冷却即食时味道美好,若切成薄片贮存于冰箱中,数日后隔水蒸软仍可保持原味。2015年5月,上海米糕制作技艺(颛桥桶蒸糕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而颛桥的重阳节习俗,也是闵行区非遗。除了当地的特色糕点颛桥桶蒸糕、七宝农家糕饼外,今年的颛桥糕会汇聚了嘉定区的徐行蒸糕、普陀区的悦来芳食品、浦东新区的高桥传统糕点和酒酿、金山区的吕巷白龙糕、崇明区的崇明糕、青浦区的练塘糕团等12个区的非遗糕点技艺。同时,咸香交织的台湾萝卜糕、柔韧弹牙的弋阳年糕、糯感十足的朝鲜打糕等各地特色糕点也远道而来,让市民足不出沪就能品尝到天南地北的风味。记者了解到,市民不仅能在颛桥糕会一站式品尝购买,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还可凭“乡音食韵 上海米道”美味地图前往各区的指定摊位及门店继续选购,并享受重阳节专属折扣。
糕既能吃,也能玩。当天发布的《百年非遗——颛桥桶蒸糕》VR沉浸式体验,邀请人们“穿越”至古色古香的非遗工坊,感受颛桥桶蒸糕从选料、揉制到蒸制的完整工艺。“戴上VR眼镜的瞬间,指尖仿佛触到筛选后的细腻米粉,鼻尖似能嗅到蒸制时的清甜香气,好像真的‘亲手’参与了制作!”一位大学生体验后如是赞叹。这是该非遗项目首次引入VR技术,不仅为技艺传播开辟新路径,也有效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的距离,更为其未来的商业化开发提供富有想象力的可能。
现场非遗市集亦是一派热闹。上海剪纸(颛桥剪纸)、大场棕编、海派盆景、木雕、中式服装盘扣、苏绣、叶榭竹编、沪上绣球等传统技艺展示引人入胜,金箔画、蚕丝扇制作等手作体验课人气高涨,让市民在亲手参与中深度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舞台上,云南民族歌舞、江南丝竹雅集、江西弋阳腔等轮番上演,引来阵阵掌声。
今年的颛桥糕会还在敬老模式上实现创新突破,推动从“尊老”到“识老”的视角转变,多维度展现当代银龄群体的“年轻态”风采。在科技养老生活展区,AI健康管理机器人、数智照护监督仪等一系列前沿智慧养老产品和 AI时光温馨拍照、体质测试等服务,引得不少“时髦”的阿姨爷叔主动“尝鲜”,感叹“养老生活也能如此智能、如此酷炫”。
逛完糕会,继续出发。当天发布的“银龄’游’礼,闵行有请”主题旅游线路,串联起闵行博物馆、郊野公园、古藤园、老外街等特色景点,进一步丰富重阳节的文旅体验;创新推出的“‘糕’’糕’兴兴逛颛桥”打卡集章赢好礼活动,从主会场延伸至11处特色商圈与文化地标,让“一块糕”的引流效应拓展至多元消费场景。
用文化敬老的方式打开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重阳节也被称为敬老节。上海的图书馆、博物馆推出温馨的人文艺术活动,以文化敬老的方式打开传统节日。
重阳佳节,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内欢声笑语一片。宝山区图书馆青年馆员志愿者与“绘本妈妈”志愿者携手而至,以“书香传爱”为主题,为老人送上节日问候与文化关怀。
活动现场,志愿者以非遗绘本《金绣娘》为引,用清晰的语速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向老人们讲述罗泾十字挑花这一上海市级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当翻到书中“小狗”纹样的页面时,坐在前排的一位老爷爷兴奋地指着画面说:“阿拉姆妈绣过额!”这一刻,文化成为唤醒记忆的钥匙,连接起了老人们与过往的情感纽带。
考虑到院内老人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求 ,志愿者特别设计了“方言朗读绘本”互动环节,当老人们用熟悉的乡音朗读绘本中的童谣片段时,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这既拉近了老人们与非遗的距离,也让他们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文化的亲和力和归属感。“能听故事,又能做手工,这个重阳节过得舒心,充满书香韵味!”一位老人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当天,志愿者们还为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送上了有声书、电子书等多元化阅读资源。这场活动是宝山区图书馆“乐龄乐读、乐学乐为”老年阅读行动的有益实践,也是宝图“绘本妈妈”志愿者团队服务对象的又一次拓展。此前,经过培训、考核遴选出的11位优秀志愿者已走进宝山区域内的街镇、共享书房、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等场所,持续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推广活动;此次跨界服务老年群体,进一步拓宽了服务的覆盖面。“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银龄关怀’服务,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优质文化资源和人文关怀。”宝山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
“第一次以这样独特的方式‘登高’‘赏菊’,很有收获!”参加完上海博物馆东馆重阳公益导览活动,何阿姨不禁脱口而出:“登临望秋,不似春光胜春光”。这个重阳节,上博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活动及服务,邀请乐龄群体共度佳节。在东馆,人们不仅能在五楼屋顶花园眺望远处的城市风光;还可以走进绘画馆,游于历代画家笔下的山水,在水墨之间登高赏菊。
“九九”与“久久”谐音,因此九月初九也就逐渐被赋予了祈愿长寿的特别含义。这份穿越千年的美好期许,不仅流于人心,也被工匠琢磨于温润的玉器之上,描画在陶瓷的斑斓之中,雕镂于清雅的竹木之间……这些祝福深藏于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当天,东馆特别准备了“博物馆里过重阳探索卡”,围绕多个与重阳相关的关键词,深入挖掘文物信息,编织成一条专属探索路线,引领大家通过文物去感受这份古今相续的恒久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