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三季报,茅台还是那个真神,底线守得死死的。汾酒、泸州老窖这种结构和渠道能打的,也撑住了门面。但节奏跟不上的,现在就明显吃力。
有人觉得,这只是酒企“财务洗澡”的节奏不同。但想想十年前,也是宏观换挡、库存高企、消费信心不足……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韵脚总是相似。所以,别急着骂财务洗澡,水凉不凉,鸭子最先知道。
这轮周期和十年前那场“高烧”不一样。上次是“黑天鹅”突袭,需求结构单一,崩得猛,修复久。这次是经济“秋雨”,是消费分层、行业内部矛盾慢慢积累的结果,所以是“阶梯式下行”,慢慢探底。好处是不会踩踏,坏处是——不是所有酒企都敢真改革。
今天的根本变化在供需两端。需求不再是单一的政商场景,而是宴席、聚会、自饮、收藏多元并存,抗风险能力是强了。供给端,头部酒企也学精了,产品线更丰富,渠道更可控,懂得“削峰填谷”。
但也正因为学精了,这轮调整反而被拉长。过去三年,很多酒企为了报表好看,持续向渠道压货,导致渠道成了“库存堰塞湖”。现在价格倒挂、低价抛货,就是在消化这个包袱。
判断拐点,不能只看滞后的财报。得看两个信号:
一是茅台老酒价格,它代表最懂酒的那批人的预期,老酒价格企稳回升,往往是市场见底的先行指标;2015 年 88 年铁盖茅台率先止跌,新酒一年后才跟上。今天铁盖价还在躺平,信号未亮,底部继续蹲。记住:老酒不动,新酒别冲动。
二是现金流,特别是经销商的现金流改善,意味着抛货压力在缓解。经销商仓库快变银行金库,压货压到怀疑人生。哪天他们开始不抛货、不跪价,拐点才真来。
另外,谁在低谷期敢于“主动出清”,甚至财报暂时难看,谁反而可能更健康、未来弹性更大。
穿越周期,靠的是品牌护城河和产品金字塔。高端品牌是避风港,稳住价格就稳住信心;而全价格带的产品矩阵,才能覆盖多元市场,接住不同消费力的客人。
品牌金字塔就是保命塔,塔尖 1573、飞天撑场面,塔身特曲、普五走量,塔尖光瓶占下沉。三条线全乎,冬天才能穿秋裤。单押高端?风一吹就光屁股。
至于年轻人还喝不喝白酒——这是白酒行业最大的焦虑,也是最大的机会。泸州老窖推低度酒、玩冰饮、跨界音乐节,把 38 度玩出百亿,都是在把白酒从传统酒桌解放出来,变成年轻人的社交“小JOJO”。这条路还长,但方向是对的。
周期回暖时,阳光不会均匀洒在每个酒企身上。有的会站在新起点,有的已经被甩开很远。这时候,要么精准下注,要么干脆远离。
对于普普通通的你,记住:底部不是一条线,是一条过滤网。品牌硬、现金流足、老酒抬头,以上三灯全亮再抄底,别拿压岁钱打水漂。
干杯,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