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为诸阳之会”,咱们的头顶汇聚着40多个穴位,阳经也都往头部延伸。很多人只知道梳头能让头发整齐,却不知道选对梳子、用对方法,它还能成“养生小帮手”——健脑安神、防脱护发、帮着调节身体,简单又实用。
别小看梳头!3个养生好处藏在日常里
为啥老辈人总说“勤梳头好”?因为头部穴位多,梳头发的过程其实是在“按穴位、通气血”,坚持下来变化挺明显:
1. 疏通气血,脑子更灵
头顶的百会穴、太阳穴这些地方,穴位特别密集。梳头时梳子蹭过头皮,能让头部血液循环变快——中医说“气血畅了,脑髓才足”,常梳着点,头晕、记东西费劲这些小问题能慢慢改善。早上起床梳几分钟,脑子一下子就清醒了,比喝咖啡还提神。
2. 帮着护发防脱,头发更亮
头发能不能养好,关键看毛囊有没有“营养”。气血顺着头皮走,毛囊能吸收到养分,就不容易因为“气血不足”掉头发——比如生完孩子后、压力大时掉发多,坚持梳头能帮着减少掉发。而且气血足了,头发摸起来会更顺,看着也有光泽,不像以前那样干枯毛躁。
3. 调节身体,睡得更香
头部不同位置还对应着脏腑:前额对着脾胃,头顶对着肝脏,后枕部对着肾脏。梳的时候按顺序梳到这些地方,相当于间接“帮着调理脏腑”。尤其是晚上睡前梳几分钟,能让紧绷的神经松下来,躺下后更容易睡着,睡得也踏实。
梳子没选对?养生效果打对折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蔡亚宏主任说,梳子选不对,不仅养不了生,还可能伤头发。挑梳子就看两点:材质和梳齿。
1. 材质优先“天然的”
桃木梳、牛角梳、玉梳这些天然材质的梳子最好。它们不容易产生静电,梳的时候不会“吸着头发扯”,对头皮刺激小。尤其是牛角梳,中医说它能“凉血安神”,每天用着也放心。
别选塑料梳!塑料梳一梳就容易起静电,头发会跟着“炸毛”,还可能伤到毛囊——秋冬天气干,静电更明显,塑料梳梳完头发可能更毛躁,尽量避开。
2. 梳齿要“圆头、合适”
梳齿顶端一定要是圆的!尖的梳齿容易划破头皮,万一头皮破了还可能发炎。要是头皮敏感、头发细软,选宽齿梳,梳的时候不容易扯掉头发;想日常养生用,就选疏密结合的梳齿,既能把表层头发梳顺,又能刺激到头皮深处。
这样梳头才对!记好“时间、顺序、力度”
光有好梳子还不够,时间、顺序、力度没掌握好,效果也会差很多。按这几步梳,才能让养生作用发挥出来:
1. 时间选对,早晚各一次
最好的梳头时间是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前。早上梳能“唤醒气血”,让一整天都有精神;晚上梳能“安神”,帮着入睡。每次梳5-10分钟就行,一天1-2次足够,不用梳太频繁——老扯头发反而可能伤到毛囊。
2. 顺着经络梳,分3步走
头部经络大多是从前额往头顶、再往后枕部走的,按这个顺序梳才顺:
第一步:从额头发际线开始,往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梳。百会穴是“阳经汇聚的地方”,梳的时候力度从轻到重,梳到这里能帮着“升阳醒脑”,头晕的时候多梳梳这儿也舒服。
第二步:从头顶往两边耳后梳,把太阳穴、耳朵上面的地方都梳到。这能疏通“少阳经”,平时总觉得头痛、眼睛累的人,多梳这一步能缓解。
第三步:从头顶往后梳到后枕部,一直梳到脖子发际线,顺便刺激下风池穴、风府穴。常坐办公室的人颈肩容易僵,梳到这儿能松快不少,还能帮着防感冒。
3. 力度别太轻也别太重
记住“轻而不浮,重而不压”——梳的时候头皮有点轻微酸胀感就正好。遇到头发打结了,别硬扯,先从发尾把结解开,再慢慢往上梳。
中性发质梳到头皮微微发热就行;干性发质力度可以稍大一点,梳到头皮有点热、有点麻的感觉;油性发质要轻一点——不然可能刺激皮脂腺,反而容易长毛囊炎、小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