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连绵,杭城气温骤降
而在钱塘的校园里,正涌动着阵阵暖意
就像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食堂摇身一变
成了全校最受欢迎的“秋冬能量站”
菌菇鸡汤、芝士南瓜、烤雪梨……
每一道菜都为同学们的健康“操碎了心”
快跟塘塘一起去看看
点击查看视频
“这碗菌菇老母鸡汤太暖了,喝完身子都不冷了!”高一(八)班的赵同学捧着热汤,连喝两碗仍觉意犹未尽。
食堂里,金黄澄澈的鸡汤、拉丝的芝士焗南瓜、焦香软糯的烤雪梨,组成了一道道兼具美味与健康的“秋冬限定”,成为学生们的“心头好”。
这些菜品的背后,是学校食堂主管、国家营养师牛环东带领团队的精心设计。“秋季气温变化大,餐食必须兼顾‘驱寒’与‘营养’。”牛环东介绍,每道菜品都有明确的“健康目标”:菌菇老母鸡汤双补蛋白与热量,驱散秋日寒气;芝士焗南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调理肠胃还能供能;烤雪梨则针对秋燥,慢烤后的雪梨果肉细腻多汁,润肺生津效果显著。
作为学校食堂,这里对营养的把控更“较真”,每日餐食至少涵盖禽类、鱼肉、畜牧类、根茎类、菌藻类和粗粮纤维等23种食材,确保全营养搭配。
更贴心的是,每道菜品旁都立着标注牌,清晰列明所含营养物质,学生能一眼分清“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菜品,轻松实现“按需取餐”。牛环东透露,团队还会根据季节、节气变化,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量需求,动态调整餐食配方,让“均衡营养”不只是口号。
吃食堂也能瘦?在这所学校,高二(三)班谢同学用亲身经历给出了肯定答案——他靠“科学饮食+运动”,用一年时间从190斤减到150斤,成功从“小胖子”变身“小帅哥”。“减肥期间,我会用粗粮代替米饭,优先吃水煮、白切类菜肴,几乎不碰炸鸡这类油炸食品,每天晚自习后还会去操场跑十圈。”谢同学说,母亲是营养师的家庭背景,让他更懂如何通过饮食控制体重。
而现在食堂里的菜品营养标注牌,正是源于谢同学的建议。减肥期间,他发现很多同学和自己一样,想精准把控蛋白质、碳水摄入,却“看不懂”菜品成分,便把“给每道菜标注营养物质”的建议写下来,投进了食堂的“心语信箱”。
这个“心语信箱”是学校专门设立的,目的就是让食堂听见学生的声音,“想让学生在食堂也能有‘在家吃饭’的温暖”。收到谢同学的建议后,牛环东立刻落实,没多久,印着营养成分的标注牌就立在了每道菜旁。按照食堂规定,意见被采纳的学生还能获赠一道大厨特色菜,谢泰宇就曾收到过香喷喷的鲍鱼捞饭。
如今,“心语信箱”每周五定期开启,功能早已不只“提建议”。学生可以说“想吃春笋”,食堂就会及时上新笋类菜品;也能提“立冬想吃白菜猪肉馅饺子”,食堂会提前筹备;甚至还能推荐“能提升学习效率的菜肴”,为餐单提供新思路。这个小小的信箱,让食堂与学生从“服务与被服务”,变成了彼此倾听、互相理解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