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持续下行,苦了酒企,也伤了酒类供应商。
“酒类流通第一股”华致酒行,在2025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被业内称为“史上最差”的成绩单。财报显示,华致酒行第三季度营收仅为12.1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5.70%;归母净利润亏损2.55亿元,同比暴跌2112.58%;扣非净利润亏损更是扩大至2.72亿元。
事实上,华致酒行的颓势早有征兆,2023年短暂跻身“百亿俱乐部”后,业绩一路向下。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年营收为94.64亿元,同比下滑6.49%;净利润仅为4444.59万元,同比骤降81.11%;扣非净利润也缩水至2517.35万元,降幅达85.97%。
华致酒行的持续巨亏,是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更是渠道变革的一声警钟。
成也名酒,败也名酒
华致酒行的成功,离不开其对名酒资源的掌控。
自成立以来,华致酒行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酒企建立稳定合作,实现全线产品源头采购,不仅保证了酒品真伪,更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壁垒。2019年上市时,茅台、五粮液等高端名酒贡献了近九成营收。
在名酒价格一路高歌、一瓶难求的岁月里,华致酒行的模式无往不利,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迅猛的扩张。如今,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需求的整体萎靡,华致酒行过去依靠增量市场的红利时代已经终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下同)产量30.6万千升,同比下降15.0%;1月份至9月份,白酒产量累计265.5万千升,同比下降9.9%。
在此背景下,华致酒行面临双重压力。
一是,需求持续疲软,导致酒类流通环节库存高企,进而引发资金周转效率恶化与跌价风险高企。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华致酒行的存货周转天数长达159天,2024年同期是130天,2023年是116天。
二是,白酒市场全价格带酒价承压,高端酒批价持续回调,中低端酒陷入价格战,渠道出现普遍性价格“倒挂”。
以飞天茅台为例,“今日酒价”数据显示,11月2日,2025年飞天茅台原箱较前一日下跌15元,报1660元/瓶;2024年飞天茅台原箱较前一日下跌10元,报1740元/瓶;2024年飞天茅台散瓶较前一日下跌25元,报1685元/瓶。
作为流通商,华致酒行的利润核心来自进销差价,酒价倒挂严重挤压其利润空间。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华致酒行的销售毛利率为7.84%,同比下降2.1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3.94%,上年同期为2.21%。
名酒资源在行业上行期是护城河,在下行期却成为枷锁。当名酒光环渐逝,华致酒行若不能尽快打破路径依赖、重构产品结构与渠道能力,恐将在本轮调整中面临更大挑战。
“名酒神话”褪色,艰难转身
当“名酒神话”褪色,昔日的酒商巨头华致酒行正奋力调转船头。
在华致酒行20周年庆典上,董事长吴向东正式提出战略转向,将公司定位为“新零售保真连锁品牌+酒类供应链服务平台”,并强调未来将走向潮的、数智化的华致。这一表态,标志着华致酒行正式从传统名酒流通商向全链条服务提供商转型。
其实,面对业绩持续承压,华致酒行早已启动一系列转型举措。
一来,组织与战略先行,推动年轻化与数字化。2024年10月,创始人吴向东之子吴其融进入董事会,负责数字化营销业务;二来,构建多业态矩阵,覆盖多元消费场景。华致酒行着力打造“华致酒行+华致名酒库+华致优选”三大业态矩阵,试图覆盖从高端礼赠到日常即时消费的不同场景;三来,激进降本“瘦身”,优化运营结构。华致酒行大幅削减品牌推广费用,以及精简销售团队。
然而,这一系列看似果断的变革,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却未能展现出惊艳的效果,华致酒行的转型正面临多重严峻挑战。
一方面,即时零售赛道竞争激烈,“华致优选”难突围。尽管“华致优选”主打“15分钟送达”,试图以“真、好、快、省”吸引年轻客群,但该赛道早已强者林立。
1919、京东酒世界、酒仙系等连锁品牌均已实现“分钟级”配送。据了解,2014年酒仙网率先试水,推出“酒快到”平台,当年便喊出了19分钟送达的口号;1919 则于2022年试点“919 快喝”项目,次年全面启动这个酒类即时零售创新项目。
更强大的对手是美团闪购、淘宝闪购等平台巨头,它们已凭借其天然的流量和配送网络优势,吸引酒品牌商布局。
近日,美团闪购发布双11收官战报,2025年10月31日00:00-11月11日24:00,白酒品类增长领跑,其中,五粮液交易额年同比增长487%,茅台交易额年同比增长612%,剑南春交易额年同比增长556%。
其二,上游酒企加速直营化,传统经销商价值受挤压。当酒厂亲自下场直营,并与平台直接合作,华致酒行这样的传统大经销商的核心价值名酒货源正被持续削弱,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也随之下降。
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酒企,正加速渠道扁平化,直销渠道已成为它们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贵州茅台直销渠道营收400.1亿元,同比增长约18.63%,而批发代理渠道营收仅增长约2.83%;五粮液直销模式实现营收211.95亿元,同比增长8.6%,而经销模式实现营收279.25亿元,同比微增1.2%。
总之,吴向东董事长描绘的潮的、数智化的新华致愿景美好,但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强敌环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仅仅“求变”是不够的,必须完成一场从思维、模式到核心能力的彻底重构。
指向生机,也暗藏危机
当传统名酒光环渐褪,消费者的选择标准从“品牌背书”转向“即时可得”,布局即时零售成为华致酒行转型路上的一场关键战役。
首先,这是抢占年轻消费心智的必然选择。新一代消费者注重效率与体验,“线上下单、15分钟送达”的即时履约能力,正逐渐成为酒水消费的基础设施。华致酒行若想跳出传统渠道萎缩的困境,必须通过即时零售切入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场景,重建用户连接。
其次,这也是倒逼自身进化的战略杠杆。即时零售对供应链响应、库存周转和末端配送提出极高要求,将推动华致从过去依赖资源驱动的粗放模式,转向以数据为核心的精细化运营,从而实现吴向东所提出的“数智化华致”的转型目标。
然而,这条必然之路并非坦途,既指向生机,也暗藏危机。
其一,比价便利带来价格体系危机。即时零售平台具有天然的比价属性,消费者容易陷入“价格优先”的决策逻辑。若华致无法建立起独特的服务溢价,仅作为比价渠道之一,其赖以生存的价盘体系将面临持续冲击。
其二,便捷性与专业价值的平衡难题。高端酒水消费往往伴随礼品、收藏、品鉴等深度需求,需要专业的场景服务和顾问式沟通。如何在“快送达”与“重体验”之间找到结合点,避免便捷性稀释专业价值,是华致必须破解的运营命题。
综上所述,即时零售,是华致酒行在行业凛冬中必须点燃的一把火。它确实打开了连接新用户、提升供应链效率的窗口,但若不能构建差异化壁垒,华致很可能陷入“唯快不破”的同质化竞争,甚至动摇其“保真+专业”的核心品牌认知。
上一篇:营山凉面 果然别有滋味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