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这东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水灵灵切开的时候多招人喜欢啊,白白嫩嫩的果肉,咬一口脆生生的。可偏偏放不了一会儿就 “变脸”,先是泛黄,再过阵子就成了褐色,看着就没胃口,吃起来也发涩。
以前我总以为是苹果接触了空气里的什么脏东西,或者跟铁刀子起了反应。说实话,好几次给孩子切苹果,刚切好接个电话的功夫就变色了,孩子瞥一眼就摇头不吃,气得我直跺脚。后来才弄明白,这玩意儿跟铁钉生锈是一个道理,都是氧化反应,不过苹果这 “锈” 来得也太快了,三五分钟就显样,十几分钟就能变得面目全非。
这里面其实是两种东西在捣乱。苹果果肉里藏着多酚和一种叫多酚氧化酶的玩意儿,平时它们俩在细胞里各待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一旦刀子把苹果切开,细胞破了,这俩就凑到一块儿了,再遇上空气里的氧气,那反应叫一个快。酶就像个催化剂,催着多酚和氧气结合,生成那种褐色的东西,这在说法叫 “酶促褐变”,听着挺专业,说白了就是苹果 “生锈” 了。
试过不少法子阻止它变色。泡盐水?管用是管用,但泡完的苹果吃着发咸,原本的清甜味儿全没了,口感也变得软塌塌的,一点都不脆。放水里泡着?能延缓点,但水会把苹果里的糖分稀释掉,而且拿出来一接触空气,还是照样变色。你别说,这些招儿要么影响口感,要么不管长效,真是愁人。
直到上次榨苹果汁,我妈随手挤了点柠檬汁进去,那效果简直了!同样放了大半天,加了柠檬汁的还是浅浅的黄色,没加的早成了棕红色,看着都像坏了。后来才知道,柠檬汁里的柠檬酸能把酶的活性给抑制住,让它没法瞎折腾,而且里面的维生素 C 还能抢着跟氧气反应,等于给苹果果肉挡了一刀,双重保险。
最关键的是,柠檬汁不会毁了苹果的口感。不像盐水泡过那样发涩,挤点柠檬汁上去,反而多了点淡淡的酸味儿,跟苹果的甜混在一起,口感更清爽。早上切好的苹果片,刷一层柠檬汁,装在保鲜盒里带去上班,中午吃还是脆生生的,一点没变味。家里做水果沙拉的时候,我都习惯性给苹果块淋点柠檬汁,既能保持颜值,又能提鲜,一举两得。
不过有个小发现,不同苹果变色速度还不一样。富士苹果就比国光苹果耐放,切开后好久才慢慢变色,估计是里面那种多酚物质含量少点。蛇果也挺扛造,表皮厚,水分流失慢,变色也慢。但不管啥品种,只要淋上点柠檬汁,都能多 “新鲜” 好一阵子。
现在想想,以前真是白费了不少功夫。那些氧化变色的苹果,扔了可惜,吃着又难吃。其实就这么简单一点柠檬汁,就能解决大问题。而且这法子特方便,家里只要有柠檬,随手就能弄,比那些复杂的保鲜技巧实用多了。
有时候给朋友分享这招,他们还不信,说会不会串味儿。真不是吹,就薄薄一层柠檬汁,根本吃不出太重的柠檬味,只会让苹果的口感更丰富。你要是不信,下次切苹果的时候试试就知道了,保准让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