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统小吃中,银丝杂面与一百家子拨面以其独特的手艺和风味,成为地方饮食文化的瑰宝。银丝杂面源于承德,已有300余年历史。其制作源于当地杂粮产区的地理环境,古时麦子昂贵,人们便以豌豆、冬小麦等豆类磨粉轧制杂面。银丝杂面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经过选豆、浸泡、磨粉、过筛、和面、轧制六大工序。
豆粉与麦粉的配比严格遵循祖传秘方,传统工艺要求豆粉细度达到“过绢筛无渣”的标准,确保成品面条直径控制在0.3-0.5毫米,细如发丝,洁白如银。食用时,沸水下锅三开捞,搭配香椿芽肉末卤或本地特产的兴隆山楂醋、宽城板栗辣酱,口感清淡爽口,营养丰富。
一百家子拨面则源自隆化县张三营镇,原名拨面,因乾隆皇帝狩猎途经时赞誉赐名“拨御面”而闻名。其制作需用特制拨刀将面饼拨成三棱面条,以“细如针,白如雪”为特色。制作时,需用滚开水烫面,再蘸冷水按挤,擀成面饼后拨制。
卤料选用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等熬制,风味独特。拨面师需双手平持拨刀,利用手腕、手臂、手指的巧妙配合,拨出长短一致、粗细均匀的面条。这种面条能最大限度吸附汤汁,口感爽滑,具有开胃健脾、降低血压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