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對於健康的關注度普遍較高,很多人都有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在體檢時,不少人心中都有疑問,每次一去醫院不管是什麼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抽血,為什麼每次檢查都要抽血呢?
一、抽血到底查什麼病?
抽血檢查是臨床上非常"實用"的一項檢查手段,可以排查很多問題。
通過抽血檢查可以輔助診斷腫瘤,如果體內的腫瘤標誌物檢查名額有非常明顯增高,則要警惕是否是患上癌症導致的;
抽血還可以查出過敏原,找出導致患者過敏的真凶,對於食物過敏、藥物過敏以及花粉過敏等,都可以通過抽血檢查查出;
出現心悸、頭暈以及心絞痛的患者,很可能是由於患上心血管疾病導致的,這些人群可以通過抽血檢查來查出血脂、血糖以及血常規等名額是否异常,進一步檢查可以做心肌酶譜檢查等。
所以,抽血檢查對醫生辨證非常重要。
二、每次抽那麼多血,最後都去哪兒了?
一般情况下,化驗完的血不會馬上處理掉,大部分血液會保留7~15天,以備臨床醫生或患者對於化驗數據有疑問時,可以複檢。
化驗完的標本,需要經過高壓滅菌、化學處理消毒之後,通過統一的垃圾轉運站集中處理掉。我國在醫療垃圾這一塊的管控非常嚴格,每日需要處理的醫療垃圾都需要稱重記錄。
相信有些人內心有個疑問,這些化驗完的血為什麼要丟掉?不能給其他患者使用嗎?
當然不行!在臨床上進行輸血的程式非常嚴格,需要申請輸血、供血、核對以及輸血後評估等一系列複雜的步驟,並且對於血液本身也要求非常高。血液在檢測過程中很可能會受到污染,所以根本無法繼續使用。
延伸:哪些項目要空腹?
在進行抽血之前,不少醫生會提醒患者空腹進行,具體有哪些項目需要空腹呢?
需要空腹檢查的項目包括:
1. 肝功能檢查:穀草轉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總膽汁酸以及穀丙轉氨酶等;
2. 腎功能:尿素氮、肌酐以及尿酸等名額需要空腹檢查;
3. 血生化:血液電解質名額會受到進食影響;
4. 血糖:血糖名額需要空腹進行檢查,一般會讓患者在昨日晚餐後保持8~14小時空腹時間再去進行檢查,並且檢查的時間要在10點之前,超10點後的"超空腹"血糖往往不那麼准確;
5. 性激素:性激素除了要空腹檢查以外,一般建議在經期來潮前的2~3天時間,此時查出的數值最為準確。
在臨床上進行的檢查都可以幫助醫生更準確的判斷病情,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去醫院之後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檢查治療。
參考資料:
[1]《哪些抽血檢查需要空腹?》.江蘇省婦幼保健院.2018.8.31
[2]《抽血檢查到底能確診哪些病》.健康報.2013.9.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