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某醫院接診了一比特患者,該患者今年37歲,因大便帶血入院。
患者先到的肛腸外科就診,認為自己是因為痔瘡而引起的出血。肛腸外科主任經過指檢後認為該患者不是單純的痔瘡,建議吳先生進腸鏡檢查。果不其然,經過腸鏡檢查發現吳先生的直腸內有菜花樣的腫物,表面已經潰爛出血,內鏡醫生一看就知道是腸癌,並且是晚期。
原來,該患者兩個月前就出現了大便帶血的症狀,但是身體無任何不適,沒有引起重視。以至於讓讓腸癌持續發展到晚期。
醫生也提醒大家,腸癌發病率日漸上升,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所以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隨時做好防範。
一、哪些人是大腸癌高危?
1、年紀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2、家族內有直系親屬患有結直腸癌的人群;
3、排便習慣和排便形狀發生變化的人群;
4、經常性腹瀉、便秘交替人群;
5、患有腸道腺瘤、息肉、炎性腸道疾病等;
6、超重、肥胖人群。
二、人過中年,一定要做一次腸鏡檢查!
大腸癌的高發人群是中老年人人群,對於超過40歲的人群而言,建議每年都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結直腸癌早期一般都症狀很隱蔽,甚至是沒有症狀。在患病早期只能通過腸鏡檢查來及時發現,沒有進行檢查任由其發展的話,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了;
其次,超9成以上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通過腸鏡檢查可以及時發現息肉並切除,有效預防息肉持續發展成癌症。
最後,超過40歲的人群中,大約有2成會長息肉,50歲以上的會有3成,年齡越大的人群出現息肉的比例也會更高。沒有及時做檢查的話,息肉有很大可能性會持續發展成癌症。
三、腸癌症狀知多少
·排便習慣改變
這是腸癌比較典型的症狀之一,由於腫瘤的刺激會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出現無原因的大便次數新增、减少,或是腹瀉便秘交替出現。
·大便形態發生改變
由於息肉會壓迫到糞便,導致糞便排出時變細、變扁,部分患者的糞便中還會出現凹槽、血痕。
·腹部包塊
部分腸癌患者會在腹部摸到包塊,包塊的形狀多數不規則,可能會隨著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
·粘液血便
腸癌引起的便血和痔瘡之前有一定區別,痔瘡引起的便血顏色較為鮮紅並且會出現在糞便表面。而腸癌引起的出血一般是暗紅色的,並且會有粘液、膿液。有時候還會在糞便中見到一些脫落的腫瘤組織,此時多數已經是中晚期了。
腸癌在早期發現治療和預後都非常好,很多患者經過治療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幾十年。但是腸癌發現時已經是晚期的患者,死亡風險非常高。
參考資料:
[1]《大腸癌可能「偽裝」成痔瘡,出現這些症狀小心"菊部"有癌》.生命時報.2019.1.23
[2]《這9類人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篩查和治療去這些權威醫院就對了!》.健康時報.2018.4.16
[3]《1分鐘告訴您:誰是大腸癌高危人群?》.上海疾控.2021.4.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