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吃蝦丟了性命,也是罕見。
事情是這樣的:
60多歲的王大爺((化名),突然在家暈倒,送醫後醫生發現右腿腫脹明顯、佈滿紫斑,由於多臟器衰竭,馬上被轉進ICU。
這是意外嗎?其實不然,據其家屬透露,王大爺三天前曾買過沼蝦,處理時被"蝦槍"刺了一下。
醫生得知情况後及時進行了細菌培養,最終找到了病源——是感染了"食肉菌"引起的壞死性筋膜炎。
食肉菌專門"吃"脂肪和筋膜,如果沒有第一時間清除,很快就會發展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而由於食肉菌在王大爺體內已經"吃"瘋了,儘管及時進行了三種抗生素聯合應用,也做了充分的清創,還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最終王大爺因出現嚴重的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離世。而從他送醫到離去,僅3天時間。
一、食肉菌,死亡率高達55-57%,曾在全球多地肆虐
食肉菌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殺傷力"?很多人可能對它並不是很瞭解,其實嚴格來說,它並不是一種細菌,而是一類細菌的總稱,由此引發的疾病叫壞死性筋膜炎,它並不是真"吃"肉,而是它會釋放出可溶解組織的毒素,可透過傷口,入侵皮膚深層組織甚至筋膜等多部位,從而導致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甚至直接致死。死亡率高達55-57%,可見,其有多兇殘。
而說到食肉菌病例,其實並不罕見,法國、加拿大、美國、高棉等多個國家都曾出現過病例,而我國香港、臺灣、廣州、福建等沿海地區也接二連三出現相關病例。
所以,對於死亡率如此高的食肉菌,我們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視,一旦發現相關症狀,及時就醫。
二、感染食肉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第一階段:傷口周圍會有些許紅腫現象,身體暫時沒有明顯不適,所以很難引起人的重視,只覺得傷口紅腫很正常,一會就好,從而延誤了最佳的救治時機。
第二階段:隨著食肉菌開始"放毒",患者很快就會逐漸出現發熱、嘔吐、腹瀉、脫水、虛弱、肌肉酸痛等表現,傷口周邊的紅斑也會逐漸變成黑色,同時傷口局部皮下組織可出現水腫、出血、壞死、發臭等表現。
第三階段:病情持續進展,患者會出現多重器官衰竭、休克,引發死亡。
這裡把發臭單獨"拎出來"給大家說一下,因為很多患者會出現該表現。
這主要是因為當被食肉菌"侵犯"後,多種細菌會侵入皮下組織、筋膜,此時需氧菌會消耗組織內的氧氣,再加上細菌分泌的酶會分解組織中的過氧化氫,從而使組織處於缺氧狀態,這種狀態特別利於厭氧菌生存,進而引起廣泛性充血、水腫,皮膚和皮下組織壞死並液化,此時便會聞到惡臭。
所以,如果在出現傷口後,有上述相關表現,一定要小心,及時就醫診治。
三、食肉菌是從哪裡來的?
據瞭解,食肉菌比較喜歡微咸水環境,而從現時的發病例來看,大部分都與海產品有關。
而其感染途徑主要有2種,一種是因擦傷、刺傷、割傷等出現傷口,通過破損皮膚入侵導致感染;二是生吃貝類,尤其是牡蠣後,容易感染。
食肉菌,毒性超强,致死率高,所以,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患,可以從感染途徑這些方面去預防食肉菌的侵襲。
四、預防及急救辦法
由於食肉菌感染多發生在海產品有關的損傷,所以想要預防食肉菌感染,平時在處理蝦蛄、螃蟹等常見海產品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如佩戴橡膠手套,尤其是糖尿病、慢性腎病及肝病患者更要注重防護。要是不小心刺傷皮膚,一定要及時用消毒藥水,如0.01%的次氯酸溶液進行沖洗,可有效殺菌、滅活毒素。
如果出現發熱、膿包、紅腫或疼痛、噁心、腹瀉等症狀,要當心食肉菌感染,建議及時就醫檢查,因為其毒性非常强,而且疾病發展速度快,如沒有及時清除病毒,嚴重的可直接致死,所以抓住治療的最佳時機對患者很重要。
那如何不小心感染了怎麼辦?浙江省新華醫院消化內科鄭華君副主任醫師表示,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清創處理,主要就是將傷口周邊的壞死皮膚及皮下組織徹底清除,同時選取部分感染組織進行化驗,確定具體的病菌類型,再針對性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條件允許,可配合高壓氧療法,可組織壞死擴散,降低死亡率。
總結:一旦感染食肉菌,要是沒有第一時間採取正確的救治措施,毒素會快速擴散至全身,溶解組織,引起多種不適表現,致死率極高,所以平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工作,有問題及時就醫。
參考資料:
[1]《杭州男子被一隻蝦奪命!"超級細菌"全身蔓延,進ICU到去世僅3天!抗生素全無效……》.光明網.2019-11-07
[2]《恐怖食肉菌能在短時間內把你給""掉》.金陵晚報.2018-10-28
[3]《謹防"要命"的食肉菌》.生活與健康報. 2016-12-16
[4]《一隻蝦奪命!"超級細菌"全身蔓延,男子進ICU到去世僅3天》.揚子晚報.2019-11-0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