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進一家咖啡店,選擇在裡面看書學習,工作寫報告的話,在有很多座位可以選擇的前提下,你會坐在哪裡?
不是在咖啡店裏坐著閒聊的情况,而是「看書學習、工作寫報告」需要專注的時候。我們試著想像一下這個場景。
應該會有很多人會選擇「轉角處」或者「靠牆」的地方。
那麼接下來,你走上了一輛空蕩蕩的公交車。因為你坐的是頭班車,所以你可以自由地選擇座位。這時候,你會坐在哪裡?請再回想一下。
相信不少人會選擇最後一排的角落的座位。其次,很多人會選擇離出入口近的地方。
那麼最後,你乘上一輛捷運,雖然不擠,但是座位都被坐滿了。你會選擇站在哪裡?
估計選擇「轉角處」或者「靠牆/擋板」的人會占多數。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轉角處」或者「靠牆」的地方呢?今天,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人們在選擇座位時的心理。
首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行為是從「情况」和「理由」中產生「行為」的。(雖然這句話有點理所當然,但是如果理解了這個,就能從心理學上思考問題,更好地理解本文所講的內容了。)
剛才,我們讓大家想像的場景是:
在咖啡店學習=不想被任何人打擾。
公交車、捷運=不想遭遇事故、壞事(鹹豬手、被偷錢之類的)。
在有可能發生這種危險的「情况」中,在這種「情况」發生的場所中,結合「不想」這個理由,選擇了「轉角處」或者有障礙物的地方(牆壁、扶手等)的附近。
這種想要排除討厭的事情的行為,被稱為「自我保護的本能」。
很多人的大腦裏,即使不是24小時考慮著「因為不想變成這樣,所以我就選擇那樣……」,自我保護的本能也會自動發揮作用,讓其付諸行動。
對於選擇座位的問題,可能會有人仔細思考過後,確實想著「因為不想讓自己處於萬一的危險狀況之中」,也可能有人是沒有深思熟慮就隨便選擇了座位,但在很多人都會選擇的「轉角處」這個地方,「情况」和「理由」是操縱你行為和思考的結果。
動物也是一樣的,作為自我保護的本能,是「想要縮小必須防衛的領地」的心理起的作用。
在不想遇到危險和麻煩的情况下,為了縮小必須注意敵人到來的範圍,用「牆」來確保安全的領地。
下麵我們來看一看關於選座位的有趣的心理學。因為咖啡店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們還是以咖啡店為例,讓我們試著想像走進一家空著的咖啡店吧。請閉上眼睛。
如果你站在咖啡店前面,想喝杯咖啡,或者和朋友小憩,你推開門,走進店內。隨後請入座。
是的。請睜開眼睛。你坐在哪裡?
·選擇深處/靠裏座位的人
是指揮者類型。他們是想要環視,縱觀全域的類型。協調性高,視野開闊。
·選擇牆邊座位的人
自我保護的本能起的作用,是擅長回避危險的類型。他們可能喜歡觀察別人。
·選擇靠窗座位的人
有分窗是落地窗還是一扇窗下麵是連接著牆壁的情况。如果是窗戶連接著牆壁,那麼這類人也是擅長回避危險的類型,和可能喜歡觀察別人。如果是一整扇落地窗(選擇坐在室外也屬於這類)的情况,那麼這類人是好奇心强烈,有冒險心,喜歡觀察別人。
·選擇吧台座位的人
是擁有自己世界的類型,不喜歡被人打擾。他們不太喜歡和價值觀不合的人進行人際交往(他們覺得這樣的是應酬,很煩人),他們喜歡和合得來的人說話。
·選擇店鋪正中間座位的人
是愛出風頭的人。是被人關注就會產生腎上腺素(激動、興奮、開心雀躍)的類型,但他們也是引人注目的話,就容易成功的類型。
·選擇離入口近的座位的人
他們的判斷能力很迅速。他們討厭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的事,比較傾向於追求效率,首選離出入口近的座位,讓他們在想逃的時候就能馬上逃脫。也是頭腦靈活的類型。
人的行為總是有理由的。通過觀察其理由和行為,就會明白人在什麼時候會做什麼事。
本文提到的座位選擇是以在咖啡店、公交車、捷運為場景設定的,如果把與選擇座位相關的事情和回避危險的情况相結合的話,比如,在飯店、圖書館、火車、教室、等等,這些有很多座位可以選擇的地方。
在其他情况下同樣也是能够通用的心理學,可以考慮各種情况,舉一反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