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心理援助中心
"我跟女朋友不吵不鬧,日子過得沒什麼波瀾,正常地一起吃飯一起約會。但是我覺得我們兩個都知道我們就快分手了。但是我好像又沒多少難過。"
"還有這種操作?"
"喜歡就買,不行就分",似乎已經成了不少現代人們理想的愛情狀態,處於"隨時準備脫身"的愛情狀態中的人似乎也總會帶有自嘲式的褒賞意味。
不需要付出長時間經營、以在一起很久為目的的戀愛,相反,它更像是招之則來揮之即去的,失掉新鮮感後就"脫身"並投身於下一段依戀關係的愛情。
這種愛情更加"速食",也更不需要人們投入過多的認知資源,對當代快社會的人們來說是一種省心的選擇。
與其使自己陷入情緒低谷,為何不從一開始就淺嘗則止而後尋找下一段感情呢?抱持著這種「隨時準備脫身」的愛情,其實是一種"自我防禦"的形式。
01不良防禦機制形成
"人對自己其實一無所知。人以為習慣了成為自己,恰恰相反。人年紀越大,越不瞭解這個他以其之名說話做事的人。"
某些童年環境可能會導致孩子選擇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來試圖克服自己的自卑感,而不去考慮社會利益。
對於阿德勒來說,那些選擇錯誤生活方式的人知道自己是在社交上操縱別人,對別人毫無建樹,所以他們害怕被發現。
囙此,他們使用保護自己的防禦策略,如攻擊性(你把我搞砸了;我的失敗是你的錯),疏遠(我明天再談),藉口(如果我運氣好一點的話,我就會成功),貶低(沒有我,你什麼都不是),以避免失去自尊的感覺。
冷漠的父母如果在孩子成長初期引發孩子內心的憤怒和焦慮,給他們製造麻煩。那麼為了避免與他人打交道的痛苦,這類孩子們可能會選擇三種常見策略中的一種:他們可能學會控制他人,取悅他人,或回避他人。
迄今為止,關於防禦對人們健康的重要性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或許來自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喬治·瓦蘭特,他採納了佛洛德的觀點,將其按經驗分成不同的類別,並將其應用於對人們適應生活的縱向研究。
在瓦蘭特的系統中,防禦是一種無意識的平衡機制,可以减少突發壓力的破壞作用。瓦蘭特將防禦系統組織成四層結構。
最底層是最不健康的精神防禦:妄想性投射、精神性否認和精神扭曲。這包括試圖通過心理上逃避來應對現實。
第二層是不成熟的防禦:行動化;被動攻擊(如切割);分離(兒童期虐待後常見)和投射(偏執的想法)。
第三個層次是神經質防禦:這些防禦通常表現為恐懼、強迫、軀體化和健忘症。與較低水準的防禦相比,這些防禦往往使那些使用它們的人比那些觀察它們的人更不舒服。
在最高水准是成熟的防禦,其使用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新增。這些防禦主要是通過新增個體對感覺、想法及其後果的有意識關注來增强愉悅感和滿足感。這個級別的主要防禦是:包括壓抑(suppression)、補償(compensation)、昇華(sublimation)、利他(altruism)、幽默(humor)等。
瓦蘭特的研究表明,在過去的70年裏,防禦成熟度是心理彈性的一個獨特維度,可以預測成年人的健康和幸福度高低:那些使用成熟防禦手段的人,如幽默、準備和利他主義,比那些依賴不成熟防禦手段的人,如否認、投射、分離等,更有可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02成熟的防禦=心智成熟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一個詞非常精妙的可以用在這裡——無執。
就是沒有執著,不拘泥。這個人有著很高的自我接納的能力,他不會通過刻意表達、或是刻意掩飾的管道來"證明"自己沒有問題,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而只是純粹的在存在著。
一個真正有主見的人絕不會是那種永遠都拒絕別人的意見的人,有主見的意思是聽別人的可以;
一個刻意強調要尊重少數群體的人其實正在用這種管道對少數群體的歧視,尊重的意思是我不尊重你也可以;
一個真正接納自我的人也絕不是任何時候都絕不責怪自己,接納自我的意思是不接納也可以;
當然這只是一種理論上成立的最高境界,現實生活中能够做到的人想必其實是少之又少。
但畢竟這是一個我們可以看的得到的讓自己生活的更加幸福的方向。少一些刻意掩飾與過度表達,多一些自我覺察和自我接納,我們的生命會存在的更加充分與真實。
03愛情中的防禦對抗
即使是成熟的伴侶,也會不時情緒崩潰。兩個人的感情出了問題,不要急著指責對方的錯。指責,只會讓你沉浸在"我是個受害者"的角色裏。
當然,也不要盲目自責,覺得自己做得不够好、長得不够好、不够體貼、不够活好。自責,只會讓你沉浸在"我是個拯救者"的角色裏。
你要永遠記得:關係是雙方的。
關係是互動的結果。你做了什麼,其實是基於對方做了什麼而反應的。而對方做了什麼,也是基於你做了什麼而反應的。你們基於對方的反應而反應,然後進入一個迴圈,就成了關係的現狀。
人都是本能動物,相處時間長了,就是會根據感覺做反應。舒服多了,就想靠近。難受久了,就想逃離。人當然不可能一直做讓對方舒服的事,你偶爾做就夠了。但如果你一直做讓對方不舒服的事,用對方不舒服的管道,對方就是會逃離。
所以關係雖然是兩個人的事,但卻是一個人可以解决的。你不這麼做,他就不這麼反應了。
那兩個人的事,一個人來解决問題可以嗎?
答案是,可以的。
04寫在最後
愛,不是一種强烈的情緒,是一種能力。
阻斷創傷的鏈條,學習更健康的關係模式,發展自身愛的能力,然後才可能去創造充滿活力的健康關係。
- The End -
24小時公益心理熱線
0351-756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