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獨立"的現代人
當今社會,是一個宣導獨立的社會。於是,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獨立"的人。
無論男女,我們非常獨立。不願意麻煩別人,也不太願意被別人麻煩。但是,這樣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都很獨立,就顯得比較孤立,和別人沒有深度連接,很難發展出深度的關係,我們會顯得很孤獨,並且伴有安全感的缺失。
我的一比特來訪者就有這樣的問題。她找到我,是因為,她發現自己很愛自己的男朋友,但是,卻沒有辦法去依戀對方,顯得"客氣而疏遠"。男朋友覺得她不信任自己,似乎顯得也不够愛自己。但是,我的來訪者卻跟我說,事實上,她非常愛自己的男朋友,而自己之所以看起來什麼事情都自己做,因為太"客氣"和"獨立"而顯得好像沒那麼愛自己男朋友,她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她只是覺得,自己從小到大,一貫都是非常獨立的,從來不依靠任何人,因為她覺得:任何人都靠不住。
獨立不是問題,有的人可能依靠不住也是事實。可是,這裡的問題是:習慣了靠自己,哪怕當自己想去依靠外界時,也很難做到。處處警惕,內心充滿了對外界的懷疑和不安全感,囙此,不敢把自己託付給外界。
這就是依戀障礙。
依戀的形成
依戀,是人的本性。
如果在一個人的發展過程中沒有受到嚴重的干擾,人最後是會自然發展出依戀的能力的。
那麼,依戀關係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把依戀關係分為四種:安全型依戀,回避型依戀,反抗型依戀和混合型依戀。
依戀關係的建立,最開始源於和母親的關係。
母親是嬰兒接觸的第一個外界。當帶著全能感的嬰兒,又深陷其實自己並不能照顧自己、離開母親甚至都活不下去的衝突時,母親的看到、共情和及時回應,就是嬰兒的全部。如果母親在這方面做的很好,那麼,嬰兒就有一種感覺:外界很好,世界很好,我也很好。這個時候,嬰兒隨著成長和心理發展,也會自然而然建立起一個很好的依戀關係,也就是安全性依戀。如果,母親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取決於母親能做到的程度,孩子的依戀功能的建立就會打一定的折扣。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建立回避型依戀、反抗型依戀或者混亂型依戀。
所以,依戀建立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這個世界是好的。兒時,我們認為母親是我們的自體客體。如果母親的這一功能承擔的足够好,孩子的全能自戀回落後,會發現一個真實的自體和真實的客體。並且,收穫一個"基本是好的"的外界。
依戀的價值
既然,人的心理在各種條件得到基本滿足的情况下,我們是能够自動發展出依戀功能的,那一定說明,依戀對我們,是有價值的。依戀的價值都有哪些呢?
第一,當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好的,我們會更有安全感。
能够形成依戀的前提,本身就是"世界是好的"。所以,如果依戀真的發生了,說明我們已經成功構建起了"這個世界是好的"的基本世界觀。這本身就很有價值。一旦,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好的,我們也會更有安全感。
我的一比特來訪者,就活在一種"外界是惡意"的感受中。這源於從小,她的父母對她的高要求,比如,努力學習。成績如果是第二名,父母就會說:之前都是第一名,怎麼這次下滑了?如果是第一名,父母會說:別驕傲啊,一次第一不算什麼,關鍵是要保持。就這樣,她覺得,外界就是一個對她有很多要求的外界,除非她做到很好,否則,外界就會拋弃她。工作後,她也是這麼認為的,她的工作必須做到很好,否則,領導就會對她不滿意。甚至,交朋友也是要自己先做到"無瑕疵",不能有壞脾氣,不能自私,不能任性,否則,也會被朋友拋弃。這種感受彌漫在她的生命中,讓她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第二,當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好的,我們會更願意與這個世界深度連接,也更願意深度參與。這會加强我們與世界的關係。那些依戀失敗的人,會發展出一種和世界的"隔離感",所以,很多人經常有一種感覺:世界是世界,我是我,兩不相干。
我的一比特朋友描述過一次她的一次成都旅行經歷。
朋友休假,於是來到了"好吃好玩"的成都。來成都後,她卻發現一個問題:自己跟成都,好像沒有什麼關係。成都很好,好吃,好玩,好逛。可是,這一切的好,跟自己沒關係。走在寬窄巷子、錦裡、武侯祠,感覺自己像一個幽靈一樣,和整個場景,融入不進去。麻木、游離,沒有興奮,沒有開心,甚至,沒有感受。成都是成都,自己是自己。
現在,我們再理解這種感受,就很簡單了:雖然成都各種好,但是,她卻並不能讓自己融入到這個"各種好"的成都中來。
第三,當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好的,我們會更願意從這個世界中尋求支持和資源,而這些,都會滋養我們的生命。
這一點至關重要。我們任何人都不可能單打獨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融入世界的原因。我們總會有需要外界支持的時候。
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來訪者,他們身上有比較明顯的"反抗型依戀"的特徵。他們中有的伴有比較嚴重的情緒問題,明明已經非常需要專業的心理支持了,但是,他們並不認為心理諮詢或者去醫院尋求藥物治療,是可以支持到他們的。這就是典型的:看不到、也無法獲得外界的支持。這類來訪身上還有一種特徵:當他們進行了幾次心理諮詢後,他們似乎在心底的某些層次上,渴望繼續進行心理諮詢,但是,他們卻希望諮詢師能够更加主動一些。也就是:他們想走近,但是又不想太主動。
總之,好的依戀的發生,會讓我們更有創造性,提升我們生命的質量。
依戀障礙會帶來孤獨
如果形成依戀障礙,就會帶來孤獨。
與依戀形成的前提——外界是好的——相對,依戀障礙的前提是:外界是壞的。因為"外界是壞"的,我們被迫只能依靠自己。在依靠自己的同時,外界中"壞"的部分,對應著的各種陰暗和黑洞,就會一併被我們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們不僅會感覺這個世界惡意重重,還會感到孤獨。
能否依戀外部,也是我們是否"感到孤獨"的重要原因。當我們看到"他人"後,我們進而還會看到"世界"。"他人"和"世界",對於我們而言,都屬於外部。
這是相互作用的:外界的"壞",給我們造成了心理的"陰影";我們帶著心理的"陰影"去看外界,外界就確定無疑是壞的。同時,心理的"黑洞和陰影"本身,也是對外界"壞"的一種防禦。
否則,我要如何抵抗這個惡意重重的世界?
所以,很多內心孤獨的人,即便有的人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