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在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思維,我們基本上是每日工作8小時。在這8小時中,是否有把時間高效利用,這一點我會打一個問號?畢竟每天的工作只有那麼多,把事情幹完就可以了。
那麼是不是可以把工作時間縮短為每日工作3小時呢?達爾文和作家毛姆曾經就使用這樣的工作法,並不影響他們取得的成就,我們忙碌一生,發現自己就是在賺錢生活,而對於自己真的想要實現什麼理想和夢想,大多數人都沒有去思考過。
其實對於自己來說,有時候思維很容易被一些雜念纏身,讓自己不能够很好去思考,也不能够很好平靜去面對所發生的事。
按照正常的思維邏輯,自己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但是骨子裡面的那種恐懼和不安就會很快湧上心頭,仿佛覺得失敗是一件丟人的事,就會在心裡面不放過自己。越是安慰自己沒事,越是寢食難安。
遇見不少老闆,晚上睡覺時間很短,其實他們不缺錢,但是在內心深處總是感覺到自己賺錢還是不够,相比較於身邊的人來說。人在進入一個圈子後,就會被圈子的環境所影響。就像之前有人說:當你身邊的朋友都是百萬身價以上,那麼自己基本也是百萬身價以上;當你身邊的朋友都是千萬身家以上,那麼自己離千萬身家也不遠了。
這就是一種圈層文化的思維。那麼如何能够在這圈層中做好自己想做的,這是值得思考的。就像之前對演員張譯的一段採訪:為什麼不願意去參加真人秀呢?張譯的回答是:當第一次被排進最受歡迎演員前50名的時候,張譯說自己特別緊張和惶恐,因為自己不喜歡這種被過度關注的感覺,可以看出張譯是真心喜歡演戲。畢竟真人秀節目是時刻被別人關注的。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境體驗是平靜的還是波瀾壯闊的,自己是很清楚的。在這選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當被誘惑沖昏了頭腦後,自己做出來的事情最後複盤時,都會感到後悔。
就像那些被關進監獄的人,在他們懺悔書上清晰寫得:如果當時能够控制自己的行為,那麼今天的自己就是在享受自由幸福的時光。畢竟自由的時光是自己最真實的表達。
很多人都說,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自己真的不想去工作,就想做一個學生。對於學生的心態,永遠是那樣的年輕,永遠是那樣的自由自在。因為社會以及身邊的人對於學生的身份並不會有太多的要求,甚至會覺得學生就應該要好好讀書。
那麼回歸到最開始提到的一個觀點:如果每天只用工作3小時,是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比如說,每天的9點到12點就是自己的工作時間,剩餘的其它時間,自己想要幹什麼就可以去幹什麼,比如約朋友喝茶、約朋友打球、聚會喝酒、看書遊玩都是可以的。這就是把工作和生活進行了一個平衡,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
而且因為下午的時光那麼多,這就是每天對自己的一種獎賞呀。不過這確實需要自己足够强大的自律,沒有自律很難實現這樣的生活工作狀態。並且也需要自己對自己嚴格要求,聚精會神在3小時中做好工作。
當提出來一種觀點,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執行力了。自己能否有這樣强大的執行力呢?是否在這三個小時中完全沉浸其中,完全不受外界的影響。如果能够做到,真的值得一試,也許人生的狀態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