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之後,內心中會有一種恐懼感產生,甚至會感覺到接下來的自己會何處何從?
這種心理狀態很多人都會有,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內心的那種擔憂感會不斷放大,甚至會懷疑自己,自己為什麼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尤其很多從體制內辭職的人,他們內心的那種勇氣是經過很多次的權衡利弊才痛下决心的。身邊的親朋好友極力勸阻,身邊的領導同事都在做思想工作,但最終的結果自己還是義無反顧。
人是一個不斷進化的動物,總希望自己每一天能够活出更多的希望和期待出來。在危機中,會有希望;在危險中,會絕處逢生。人在低谷時,那種迷茫感是最强烈的,但是挺過去了,一切雲淡風輕。
一個人的心態在什麼時候修煉最好?就是有明顯的壓力和焦慮感的時候。如果每天的日子都是按部就班,每天的日子都是吃喝玩樂,那麼自己就很難有所成長。就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就不會去深度思考自己的價值意義到底是什麼?
一個有追求的人,會嚴格要求自己去每天進步,如果一天沒有進步,自己的內心會很慌張,這種慌張感帶給自己的就是一種無助感。為什麼很多人把所有的心思都撲在工作上?因為這份工作能够帶給自己樂趣,能够讓自己產生意義感,能够賺取基本的生存需求。
記得以前有一比特老師說過:當你想要徹底改變自己現時的狀態,那就重新把自己投入一個新的圈子中去。如果自己身邊的人都是每天渾水摸魚上上班,每天都在談論著東家長西家短的,那麼自己的眼界格局也很容易被同化掉。
一個努力向上生長的人,自己的意志力非常頑強,別人都看不出這個人到底在幹什麼?每天的堅持到底是為了什麼?所謂的每天堅持,就是不希望自己墮落,不希望自己再往後退。學習是日日新,新的東西不學,那麼就很容易和這個時代脫軌。
一個每天都在思考的人和一個每天不思考的人,一天兩天看不出什麼結果,但是一年兩年絕對能够看出一些差別。人的大腦很奇怪,只需要自己真正地去使用它,那麼就會給到自己足够的答案,沒有答案也會去積極探索出答案。
所以當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後,就需要好好思考:自己離開了當前的穩定工作,前方還是一片迷茫的時候,自己還需要繼續堅持嗎?自己還需要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去堅持嗎?
我們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有多麼艱難,但是很清楚知道一點:跟隨自己的內心出發,一般不會後悔。人在跟隨自己內心點出發的時候,就會比較清楚自己的使命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不斷尋找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摸索的過程。
一條新的道路,肯定需要一個新的開拓者,一個新的開拓者需要的思維模型是什麼?就是需要自己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觀念,不斷去接納一個全新的自己。在壓力中成長起來的人,就會變得更加有韌性,更加有樂觀精神。
人因為找到夢想而去奮鬥,那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在實現夢想的路上,自己只管堅守向前,剩下的就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