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摘要:從小沒有體驗過被愛,長大努力於工作,盡心於家人。 實在苦不堪言,學了一堆心理學,做了不少心理諮詢,可最終還是不能對自己感到滿意。 內心還是那個內向、高敏感、低自尊、消極的自己。 想知道如何做到愛自己? 看不到自己,如何愛自己? span>
當我收到這個提問的時候,我第一反應,這是一個小眾問題。 span>
因為,廣大的打工人都更關心如何使用自己,以及為了更好地使用自己,如何滿足(飼)和强大(養)自己。 span>
在很多人都在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把"明天要更愛自己"作為自我發展的目標。 strong>
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我當然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不愛自己的時刻,每個人也都有自己不喜歡的部分,但越來越多的人讓"不愛自己"成為一種常態,這個就有點讓人惱火了。 span>
大多數時候,人們並不能意識到自己不愛自己了
大多數時候,人們並不能意識到自己不愛自己了,這是正常的。 span>
因為,潛意識總能先於意識察覺到這點,並直接開始啟動防禦。 span>
這個防禦就是力比多轉向內部,也就是自戀——在精神分析的語彙裏,自戀的一個含義是一種防禦管道,另一個含義指自體系統。 這裡當然是指前者。 strong>
當我們遭受挫折、失敗、不公正的對待和評估等,力比多就會本能地轉向內部以維護自戀自穩態,也就是自戀的防禦機制啟動。 span>
此時,我們當然完全可以自戀一下,讓自己感到自己總體上是好的,那我們可以度過這個打擊。 span>
自戀,就是強迫自己愛上自己。 span>
這種"強迫愛上"在大多數情况是正常而健康的。 span>比如,一個高三學生強迫自己愛上不喜歡的科目,忍到畢業就好了。 span>
又比如,吵架中的伴侶,其中一方忽然冷靜,開始甜言蜜語,這也是在使用強迫愛上這招。 span>只要不遺失現實檢驗,自戀總體上是好的。 span>
所以,如果你已經在有意識地做一些事情以使自己愛自己,那麼,就請意識到你的潛意識可能已經不愛自己了。 span>那如果執意霸王硬上自己,風險如下。 span>
任何招數都是雙刃劍。 span>
強迫愛上自己,愛得太過成功,難以自拔,完全丟棄了現實檢驗功能,那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了。 而過於愛他者,那就可能是書呆子,虐戀狂被PUA。 span>
另外一面,"強迫愛上"也會失敗,那也很糟糕。 對他者強迫愛上失敗,大不了分手。 而對自己,自戀總是失敗,那很可能分裂。 各種嚴重的分裂型心理障礙,那都是不同程度的自戀不能。 span>
所以,我常說,人間不存在自卑,只存在自戀失敗。 strong>
再另外,還有一些更複雜的情况。 span>
在一個非正式場合,一個學生問我,一個被很多人喜歡的來訪者,弄死都不喜歡自己,該怎麼辦? span>
我半不正經的問他,你喜歡她嗎? 他說,如果我不是個諮詢師,與這個來訪者偶遇,那麼我會像搖滾樂手一樣瘋狂愛上她。 span>
面對這麼認真的回答,我正兒八經地問了他第二個問題,你是如何讓自己相信她不喜歡自己的? 然後是第三個問題,你對她的喜歡為什麼對她一文不值? span>
我們都遇到過固執地聲稱不喜歡自己的人。 開始我們覺得她矯情,後來不得不相信她討厭自己。 然後,根據精神分析相反相成的原則,意識裏有多麼强烈的不喜歡自己,那麼潛意識裏就有多麼熱烈地愛戀自己。 span>
這就是我問第二個問題的原因。 span>把"不愛自己"掛嘴邊的人,很可能是太愛自己了。 span>
但是,精神分析絕不這麼簡單。 問第三個問題就是因為這裡還有鬼——為什麼他人的喜愛,不能新增此人對自己的喜愛呢? 這貌似不科學。 span>
而真相只有一個:因為這些"他人"都不是她希望的那個重要的人。 span>
而這裡的悲劇就是,那個重要的人,已經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了。 span>
這裡第一層含義當然是指喪失; 而第二層含義則是指那個"重要的人"被構建得太過完美,不可能存在於世。 span>
永遠不會存在於世的重要的人,永遠得不到的那份愛,是這個人永久的墮入力比多向內的漩渦。 span>
她意識中的"不愛自己",不是潛意識裏的那個"不愛自己"。 而這個"不愛"更深、更隱晦、更拖累。 span>
大部分人可以意識到的"不愛自己"叫做自我挫敗
上面我們說了在我們受挫後,潛意識會啟動自戀防禦功能,讓"不愛自己"的念頭一劃而過,以致不被意識到。 span>
那麼,當"不愛自己"的念頭一劃再劃都劃不過的時候,潛意識又會啟動別的策略,讓人意識不到自己不愛自己。 但是,往下讀,你就能意識到這點。 span>
這種潛意識策略就是——攻擊性轉向內部,也就是自我挫敗,或簡稱自虐。 span>
攻擊性轉向內部作為進化產物,大體上也是好東西,扮演人類的刹車。 span>
就像有的時候你打麻將,牌太好,你會情不自禁地說,像是假的,甚至拍桌打腿,這就防止了自己得意忘形。 span>
所以,自虐和自戀一樣,本是好東西。 但是,如果常常用,時時用,用得太成功,那小則拖延,大則受虐成性,更大就抑鬱了。 span>
同時,自我挫敗也有失敗的時候,如果自虐不能,常啟動失敗,那小則易於衝動行事,大則躁狂發作,更糟就成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span>
同樣,維持自我挫敗在一個正常範圍的方法,也是不遺失現實檢驗。 span>
所以,家長不要再罵孩子總是跟差的比了。 當孩子向下比的時候,他已經處在挫敗體驗當中了,不要落井下石。 span>
只比上,不比下,眼睛長頭頂,也是現實檢驗功能不全的一種。 span>
縱觀這世間不愛自己的人,拖延是最常見的一種自我挫敗的手段。 span>
拖延的人都在無意識的以剝奪自己休息的管道挫敗自己,虐待自己。 讓自己隨時處在低效率狀態,就是在享受被虐的快感。 span>
人呢,其實比想像的脆弱許多,我們難以接受不被他人愛,也難以接受不愛自己。 span>
所以,很多人困於"自己不够好"的流行問題,用各種方法挫敗自己,其實只是為了回避"不愛自己"這個潛意識真相。 span>
所以,"成為更好的自己"根本就是一個消